首页 » 经义考 » 经义考全文在线阅读

《经义考》卷二百五十六

关灯直达底部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五十六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四书【五】

朱氏【升】四书旁注

十九卷

蒋氏【允汶】四书纂类

未见

黄虞稷曰字彬夫永嘉人元进士洪武初官本府训导

陶氏【宗仪】四书备遗

王氏【逢】四书通义

未见

黄虞稷曰逢字原夫江西乐平人师事洪野谷野谷朱公迁弟子也宣德初逢以荐为富阳县儒学训导又以明经辟召皆不就学者称松坞先生

何氏【英】四书释要

未见

黄虞稷曰英为王逢弟子

景氏【星】四书集说启蒙

阙【论语孟子未见】

星自序曰星幼承父命嗣儒业而苦无常师年十六始得出就伯父黄先生学先生曰汝欲为学必先熟读四书以为之本而後他经可读矣星於是昼诵夜思不敢少惰居四年得初通大义後欲明经习举子业先生又引星进郡庠俾受春秋经於勾乘杨先生一时师友切偲问辨资益为多复得诸引翼书为之启发然後益知四书奥义不可不穷矣故星不揆庸愚僭於占毕之暇彚集诸说熟玩详味分经别注妄加去取十年之内掇拾成编目之曰四书集说启蒙将私塾以训子孙既而一二同志惧其久而坠佚使夀诸梓以便初学顾星僭妄之罪已不可逭尚赖诸明理君子重加订正而可否之则星之志也至正壬寅

姓谱景星字德辉余姚人洪武中官杭州儒学训导其学长於春秋今惟四书启蒙行於世

郑氏【济】四书讲解

未见

黄虞稷曰济闽县人洪武中儋州学正

赵氏【新】四书说约

黄虞稷曰新字彦明乐清人洪武中历官布政使改翰林院修撰致仕

叶氏【仪】四书直说

未见

张氏【宣】四书点本

未见

王氏【亷】四书详说

【阙】卷

刘昌曰四书详说苏州知府况公锺刻於府庠袁铉作序以为王亷熙阳作言熙阳丞渑池时稿留曹端家刻既成其书四出端为霍州学正移文於苏言四书详说乃其所着孟子中有其订定白马之白一段又言熙阳已坐刑不当有着书之名熙阳为山西左布政使以公事死无害其为着书也端辨四书详说为其所着可也言熙阳坐刑不当有着书之名非也陆元辅曰文王演易於羑里史迁作史於腐刑郝经传春秋於拘系所洪武中叶子奇亦於狱中撰草木子着书与坐刑初不相妨也月川遗书行世颇有当还熙阳之名

冉氏【庸】四书精华

张氏【洪】四书解义

二十卷

未见

黄氏【鼎】四书精义

未见

刘氏【醇】四书解疑

四卷

未见

朱氏【谧】四书述义

未见

胡氏【广】等四书大全

三十六卷

明成祖文皇帝御制序曰朕惟昔者圣王继天立极以道治天下自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相传授受上以是命之下以是承之率能致雍熙悠久之盛者不越乎道以为治也下及秦汉以来或治或否或久或近率不能如古昔之盛者或忽之而不行或行之而不纯所以天下卒无善治人不得以蒙至治之泽可胜叹哉夫道之在天下无古今之殊人之禀受於天者亦无古今之异何後世治乱得失与古昔相距之辽絶欤此无他道之不明不行故也道之不明不行夫岂道之病哉其为世道之责孰得而辞焉夫知世道之责在已则必能任斯道之重而不敢忽如此则道岂有不明不行而世岂有不治也哉朕缵承皇考太祖高皇帝鸿基即位以来孳孳图治恒虑任君师治教之重惟恐弗逮窃思帝王之治一本於道所谓道者人伦日用之理初非有待於外也厥初圣人未生道在天地圣人既生道在圣人圣人已往道在六经六经者圣人为治之迹也六经之道明则天地圣人之心可见而至治之功可成六经之道不明则人之心术不正而邪说暴行侵寻蠧害欲求善治乌可得乎朕为此惧乃者命儒臣编修五经四书集诸家传注而为大全凡有发明经义者取之悖於经旨者去之又辑先儒成书及其论议格言辅翼五经四书有禆於斯道者类编为帙名曰性理大全书编成来进总二百二十九卷朕间阅之广大悉备如江河之有源委山川之有条理於是圣贤之道粲然而复明所谓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大哉圣人之道乎岂得而私之遂命工悉以锓梓颁布天下使天下之人获覩经书之全探见圣贤之藴由是穷理以明道立诚以达本修之於身行之於家用之於国而达之天下使国不异政家不殊俗大回淳古之风以绍先王之统以成熙皞之治将必有赖於斯焉遂书以为序永乐十三年十月初一日

杨荣後序曰太宗文皇帝临御之日宵旰孜孜诞兴文教以斯道为已任万几之暇尝与儒臣论议以为四书虽有宋儒朱熹为之集注以便学者然而羣儒之说颇有异同纯驳不一至今几三百余年纷纭杂糅莫知适从兹欲会而通之去其驳而录其纯庶几圣贤之道昭然大明臣荣忝居侍从恭奉德音敢不敬承谨识四方学者彚以成编上亲商榷以定去取书成特赐名曰四书大全书即以颁布天下学校凡从事於圣贤之学者莫不欣焉若披云雾而仰青天若剪荆棘而寻大路坦然无疑释然有悟诚万世之宝也予乡建阳叶添德氏家素崇文而好学博雅闲於庠序得覩此书遂求抄录锓诸梓以广其传乃以书来京师请予言识之夫奉扬上之盛德美意以昭示於无穷者人臣之事也昔太宗文皇帝惓惓纂辑是书以嘉惠天下後世有功於圣门大矣然而添德以民间之杰者乃能广播而盛传之此其所以超於衆人者岂不远哉是可嘉也因拜手以识於後

顾炎武曰自朱子作大学中庸章句或问论语孟子集注之後黄氏【干字直卿号勉斋先生】有论语通释而采语录附於朱子章句之下则始於真氏【德秀字希元号西山先生】名曰集义止大学一书祝氏【洙字宗道】乃仿而足之为四书附录後有蔡氏【模字仲觉号觉轩先生】四书集疏赵氏【顺孙号格庵先生】四书纂疏吴氏【真子号克斋先生】四书集成昔之论者病其泛滥於是陈氏【栎字夀翁号定宇先生】作四书发明胡氏【炳文字仲虎号云峯先生】作四书通而定宇之门人倪氏【士毅字仲弘号道川先生】合二书为一颇有删正名曰四书辑释有汪克寛序至正丙戌自永乐中命儒臣纂修四书大全颁之学官而诸书皆废倪氏辑释今见於刘用章【剡】所刻四书通义中永乐中所纂四书大全特小有增删其详其简或多不如倪氏大学中庸或问则全不异而间有舛误至春秋大全则全袭元人汪克寛胡传纂疏但改其中愚按二字为汪氏曰及添庐陵李氏等一二条而已诗经大全则全袭元人刘瑾诗传通释而改其中愚按二字为安成刘氏曰其三经後人皆不见旧书亦未必不因前人也当日儒臣奉旨修四书五经大全颁餐钱给笔札书成之日赐金迁秩所费於国家者不知凡几将谓此书既成可以章一代教学之功启百世儒林之绪而仅取已成之书抄誊一过上欺朝廷下诳士子唐宋之时有是事乎岂非骨鲠之臣已空於建文之代而制义初行一时人士尽弃宋元以来所传之实学上下相蒙以饕禄利而莫之问也呜呼经学之废实自此始後之君子欲扫而更之亦难乎其为力矣

张氏【文选】四书训解

王瓒曰张文选字士铨永嘉人永乐丙戌进士改庶吉士

郭氏【恕】四书一得

陆元辅曰永乐甲午举人

杨氏【范】四书直说

未见

宁波府志杨范字九畴鄞人永乐中敎授里中自号思诚叟侍郎守陈之祖也

张氏【楷】四书穅秕

宁波府志张楷字式之慈谿人永乐甲辰进士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

杨氏【琦】四书辨疑

未见

黄虞稷曰琦建安人正统中温州府学训导

周氏【灏】四书精解

四卷

未见

黄虞稷曰灏邵武人景泰中举人松江府同知

李氏【果】四书音考

未见

广平府志李果字尚用成安人景泰庚午举人济南知府

杨氏【守陈】四书私抄

【阙】卷

沈氏【珒】四书口义

未见

平湖县志沈珒字公贵景泰辛未进士任御史

周氏【宾】四书音考

未见

黄虞稷曰宾字汝钦江西安福人天顺甲申进士

董氏【彛】四书经疑问对

八卷

未见

缪泳曰常熟人成化壬辰进士

蔡氏【清】四书蒙引

十五卷

清自序曰国家以经术造士其法正矣第士之所以求於经者浅也盖不务深於理而徒务辨於文文虽工术不正而行与业随之矣举子业之关世道也有如此清之始业是也自谓颇知所用心者故有三年不作课而无三日不看书闲以其所窥见者语诸同侪要亦未能脱时文气味也然已见讶为迂远而厌听之矣清乃随时自笔之以备遗忘庚子岁赴会试收置行囊既而冗中翻目遗之至京捡覔不得意其失之途中矣时方温故遂复有录更三閲岁故录复得之家中参会前後所录词意重复者过半又有前後异见至一句而二三其说者皆未暇删次也禄仕多年故纸宛然而比日後生辈知而求之特切欲终弃置则一得之见或有资於童蒙欲俟删正则温故之功又非旬时可辨姑畧会而次之先翦去其最冗秽无谓者其诸凡近似有理之言皆且存之以俟他日温故之余得加汰削乃就有道而正焉名曰蒙引初稾明非定说也四书及易经诸卷槩有之今已誊出大学中庸二部及乾坤二卦张国信辈借抄因道其故以示之

刁包曰尚论诸儒必以四书为标准四书无所得虽经史淹贯不可以为学也自金谿以迄姚江凡学其学者莫不厌薄朱注肆意妄解其於四子书穿凿决裂甚矣大全而後惟蔡文庄蒙引专以发明朱注为主注者四书功臣蒙引又朱注功臣也

陆元辅曰蔡介夫上推孔曾思孟本旨发明朱子集注最为详明说四书者不下百种未有过於此者也

王氏【云凤】四书私记

未见

吴氏【琏】四书订疑

未见

朱氏【绶】四书补注

三卷

未见

潘氏【府】四书传注正

未见

周氏【寅】四书音考

嘉善县志周寅字汝钦学於周鼎安贫守义着小学集注四书音考

廖氏【纪】四书管闚

二卷

未见

童氏【品】四书旁训

未见

刘氏【龙】四书讲义

四卷

未见

黄虞稷曰襄垣人弘治己未进士第三人历官南京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諡文安

湛氏【若水】古本四书训测

十九卷

熊氏【熙】四书管天

冯氏【珵】四书发微

丁氏【徵】四书讲义

王氏【侗】四书批点

十八卷

未见

顔氏【晔】四书证疑

未见

上虞县志晔字文华正德丁卯举人?江知府

吕氏【柟】四书因问

六卷

王氏【大用】四书道一编

未见

王氏【渐逵】四书迩言

未见

史氏【于光】四书解

未见

林氏【希元】四书存疑

十二卷

郑氏【佐】四书语录

陈氏【琛】四书浅说

十三卷

卢元昌曰浅说者紫峯陈先生之所着也合蔡虚斋之蒙引林次崖之存疑折衷而取裁焉而大旨则以大全为宗

季氏【本】四书私存

未见

高氏【尚贤】四书精意

缪泳曰新郑人正德丁丑进士

周氏【华】四书集说

十六卷

李延昰曰莆田周华编长乐林文沛补文沛中正德丁丑进士

陶氏【廷奎】四书正学衍说

八卷

张士紘曰其子幼学刋行之

董氏【谷】碧里疑存

二卷

郑玥曰碧里疑存二卷皆说四书

经义考卷二百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