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晓松奇谈·人文卷 » 晓松奇谈·人文卷全文在线阅读

《晓松奇谈·人文卷》五 胜利的阴影下 2.莱茵河畔的百万亡灵

关灯直达底部

说完了对待战俘最好的中国和英国,接下来要谈排名第三的,其实排到第三,也就称不上“好”了,勉强能称得上“不坏”吧。

排名第三的我觉得应该有两个,一个是法国,另一个是美国。

其实法国人对德国战俘是充满了仇恨的,因为大量的法军战俘被关在德国做苦力,甚至德国还跟法国的伪政府——维希政府提出过一个政策,说我们德国还有好多的法国贵族军官,让他们做苦力不太好,不如你们用法国的劳工来换法国的贵族军官吧。维希政府竟然真的组织了一堆劳工,每十个法国劳工换一个法国贵族军官战俘。通过这件事可以充分看出,英法这种根深蒂固的贵族和等级思想的弊端。普通的战俘看到这种情况,心理当然不平衡了,打仗的时候我们在前面冲锋陷阵当炮灰,被俘了我们还得当苦工,军官大老爷们居然能被劳工换回去。劳工是什么人?那不就是没参军的普通老百姓吗?底层人民的抵触情绪很大,法国和德国之间的仇恨也很大。

德军战俘落到法国手里,下场可想而知,但问题是,法国根本就没俘虏过几个德国战俘。刚才已经定义过了,在两军交战过程中被俘的,才能算是战俘,而法国几乎就没跟德国打过,也就是德国整个国家投降了以后,法国去抓了一些人,要么就是美国军队在前面打仗,抓到了一些德国俘虏,顺手就塞给法国了。不管法国是想报仇,还是想虐待战俘,都没几个战俘可以给他们去发挥。所以,法国能排到第三位,纯粹就是因为“无为”,没什么可说的。

美国对日本战俘还算不错,无非就是占领军该有的态度——展现一下自己有多么强大,再表示一下自己在种族上的优越感。但美国对德国战俘,那真是连“不坏”都谈不上了,有多少德军战俘死在美军战俘营里,至今都是世界战争史上的悬案,著名的“莱茵大营”,就是美国对德军战俘罪行的一个鲜活的缩影。

莱茵大营又名“莱茵草地营”,这名字听起来颇为优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风景如画的莱茵河畔的广阔草滩上度假和野营,但实际上“莱茵大营”是指在莱茵河西岸地区的平坦空地上,用铁丝网分隔开来的一系列巨大的露天战俘营,大约有350公里之长,这在中国古代的评书小说里,已经堪比“连营700里”的“夷陵之战”了。对于战俘营里关押的人数,目前颇多争议,就我自己了解的资料,当时战俘营里面差不多关押了上百万德国战俘,主要以被俘的德国军队为主,也有一些非军队的纳粹公务人员,还有大量在苏德前线投降的德军。

在苏德前线投降的这部分德军很有意思,其实那也称不上苏德前线了,就是在德国中部的易北河。当时,美苏两国军队在易北河一会师,不光易北河前线的德军,还有布拉格前线、布达佩斯前线,几乎所有德军都掉头往西猛跑,因为德军觉得,只要他们跑到美军、英军或加拿大军队的领地再投降,就算捡回了一条命,千万不能落到苏军手里,否则那就是死路一条。为什么德军这么怕苏联军队呢?因为德国人在苏联犯下了累累的罪行,他们对待苏联战俘的血腥和残暴,简直罄竹难书。

而且,东线的德军还听说,美国的军队很文明,美军吃得也好,再加上德国人从来没打到过美国本土,日耳曼人没有迫害过美国人民,顶多就在美国外海用潜水艇击沉了几艘美国船只,相比之下,德国和美国之间的仇恨,还没有日本严重,日本还在美国本土杀死过六个美国人呢。

这件事也挺离奇的,“二战”到了后期,日本已经打得弹尽粮绝了,但还是要打美国的,实在没办法,日本人就想出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办法——做大气球,把全日本的鱼胶、布匹、绸子全都集中起来,制作成几万个巨大的气球,绑上燃烧弹,顺着西风带飘过太平洋,朝着美国的方向飞,可这些气球没有任何高科技,也没有制导,就在上面绑了一个钟,每隔三天就自动扔一个沙袋到海里,因为气球会漏气,不往海里扔沙袋的话,气球就掉落了。结果到了最后,这好几万个大气球,只有一个真正在美国爆炸的,它落到了美国的一座森林里。倒霉的是那天刚好有一名美国中学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在森林里上课,这燃烧弹就把这些人炸死了,至今那座森林里还有一座纪念碑,用来纪念“二战”期间在美国本土牺牲的六个美国人民。

总而言之,德军拼命地往西跑,终于成功向美军投降了。然而,美军根本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仁慈,他们的命运也并没有比落到苏联人手里更幸运。在莱茵大营里,沿着河岸,用铁丝网圈出一块块的地方,上百万的德国战俘,像牲畜一样被划分成堆,每一万个人挤在一个铁丝网里,共用一个露天的茅坑。整整上百万人,初期是日夜暴露在露天下,甚至到了后期,也只有6%的人领到了帐篷,至于衣物和被褥等物品,更是完全没有。

那是1945年的夏天,潮湿的河畔,肆虐的蚊虫,没有房屋,没有被褥,上百万人就那样露天囚禁在一起,而且其中还有不少在战场上受伤的伤员,传染病迅速在莱茵大营里爆发和蔓延。美国没有派出任何医疗队,甚至连药品也不提供。美国人对这些战俘,完全秉持着“自产自销”的态度,你们有上百万德国人,里面肯定有不少医生,所以有人生病了你们完全可以自己解决。

其实,美国当时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是一名德裔移民,他的名字就是德国名,但美国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从来没有美国人会特意跟别人介绍自己是哪国移民,他们自我介绍的时候永远说,我是美国人。所以身为德裔移民的艾森豪威尔亲口说,对于德国这种不断发起世界大战的民族,要让它再也无法发起第三次战争,我们不能对它有任何姑息,必须狠狠地惩罚它。

于是,艾森豪威尔下了一道违反国际法的军令,对于莱茵大营里关押的这上百万人,不许叫他们POW〔prisoner of war(战俘)〕,而是发明了一个新词,叫“解除武装的敌人”(disarmed enemy forces),“解除武装”是个定语,表示你依然是我的敌人,只是被我解除了武装,而“战俘”并不是敌人。美国人拒绝承认这上百万人是战俘,因为如果把他们当作战俘,就得遵照《日内瓦公约》,给他们和美军一样的待遇。美军是全世界待遇最好的军队,美国军人的平均工资是英军的三倍。所以美军驻扎在英国的时候,夜里执行宵禁,不许点灯,英国妓女接待客人的时候先听口音,听到美国口音,就划着一根火柴,照照自己的脸给对方看,如果听到英国口音,妓女就不划火柴,因为她们不想接待工资低的英国军人。

这道军令一下,美军的战士们就太高兴了,既然这上百万人都是敌人,那就不用那么麻烦了,不提供医疗,不提供帐篷,不提供被子,不提供褥子,一万个人圈成一圈,共用一个露天茅坑。甚至后来德军战俘申请,想让美军提供一点工具,他们想在地上挖点地洞用来睡觉,美军也拒绝了。没办法,德军战俘只能用捡来的空罐头瓶,或是干脆徒手,在地上挖了许多倾斜的地洞,深度从一米五到两米不等,晚上躺在里面睡觉,但是一下雨,人就淹在地洞里了。

睡觉的问题勉强解决了,上百万人怎么吃饭呢?美军发明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吃饭方法,这个发明放到今天,年轻人可能会当成笑话来看:每天到了开饭的时候,美军士兵面对面站成两排,每个人手里托着点食物,有的是巧克力,有的是奶酪,有的是饼干,所有的德军战俘拥挤在一起,全速奔跑着从两排美军中间的通道中穿过,不许跑慢了,否则就会挨揍,一边狂奔,一边随手抓美军手里的食物,抓到什么就吃什么,抓不到就饿着,大家想想,营地里有上百万人啊,跑在前面的人一下子就把食物都抓走了,瘦弱一点的、落在后面的人,肯定什么都抓不到。每顿饭都这么吃,而且没有蔬菜,也没有水果,每天就是巧克力、奶酪和饼干。后来有些侥幸活下来的战俘写了回忆录,里面提到大家几个月都吃不到蔬菜,一个个全都严重便秘,不能排便,只能相互抠,惨不忍睹。

生活在附近的平民,看到德国战俘们凄惨的生活状况,难免会产生恻隐之心,但他们只能看着,如果他们想要偷偷给战俘塞递食物,美军就会开枪。给战俘偷递物品是严格禁止的。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纳粹德国是无比罪恶和丑陋的,希特勒是要钉在人类的耻辱柱上的,但是这上百万的德军战俘中,绝大多数并没有屠杀过犹太人,也没有做过什么大不了的罪行,他们只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理想而加入了军队,但他们却要被迫遭受这样的屈辱和折磨。

最后,莱茵大营撤销的时候,美军把整片营地的所在地都夷平了,所以究竟有多少人死在地洞里,至今都无法统计出翔实的数据,但还是有一些资料可以作为参考。根据很多幸存的德军战俘的回忆,以及他们对被关在自己身边的人的观察,还是能大致推测出整个战俘营里死亡了多少人;还有生活在大营附近的平民,他们都能亲眼目睹有多少具尸体从营地里被拉出来。根据这些侧面的资料和回忆,每一个铁丝网里,死亡率是1%~1.5%,也就是说,每一万名德军战俘中,要有100多人死去。

按照这样的方法推算,至少有50万~70万的德军战俘死在莱茵大营,这个数据美国当然不会承认。一直到今天,美国人都坚持说,我们对德军战俘很好,他们生病死去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我们绝对没有杀过德军战俘。美国确实没有直接杀过战俘,战俘们都是死于恶劣的生存环境。

关于莱茵大营的死亡人数,还能从另外两个角度来估算。德国在战前是有户籍,而且对于人口数字,精确地统计到个位数的,在战场上战死的士兵,也都是有记录在案的,只要将战前的士兵人口数减去战场上牺牲的人数,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在战俘营里失踪的人数了,我曾看到一份报道说德国现在给出了一个数据,战后德国一共有130万人不知去向。苏联解体之后,俄国披露出许多机密档案,其中一份档案显示,在西伯利亚的苦力营里发现了30万德军战俘的名单,这30万人都死在了苦力营,苏联对德军战俘的残酷程度,也是令人发指的,因为德国对苏联也是很残酷的。

那还有100万人,去哪儿了呢?很多西方历史学家都推测,起码有50万人是死在了莱茵大营。

后来,莱茵大营解体后,幸存的大量战俘被转给了法国等国家,美国压根就不想再管这事了,这上百万人里谁是纳粹,谁是战犯,你们其他国家慢慢审查吧。之后,美国把长达350公里的战俘营地全部推平了。现在关于莱茵大营的死亡人数,各种说法和推测层出不穷,依我看来要想查清真相也不难,只要到莱茵河两岸随便找几个点进行挖掘,如果有一个地方能挖出5000具尸体,另一个地方又挖出上千具尸体,那么就基本能统计出整个350公里的死亡率了。

可惜从那以后,德国政府没有批准过任何挖掘申请。很多历史学家、老兵和失踪战俘的家属都想去莱茵河两岸挖掘,甚至还成立了基金会,想要自己集资出钱进行挖掘,但全都被德国政府拒绝了,就是不许挖掘这块地方。

在这一点上,德国政府和日本政府截然不同,这事如果发生在日本,日本人恨不得把所有埋在地下的尸体都挖出来公开展览,跟全世界人民说,你们看,占领军残害我们。而德国的态度只有两个字——认罪。

对待战争,德国人的反省态度是日本人不能比的,他们禁止任何人挖掘莱茵大营,因为德国不想再挑起事端,不想再翻出民族间的仇恨。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莱茵大营的地下埋着上百万的战俘冤魂,但大家心照不宣谁也不提。德国人保持缄默,美国人当然也不会说,在德国人的心里,我们挑起了战争,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战败了,我们愿意接受惩罚,我们的国土被占领,战俘被残害,那都是我们活该,我们都认了。

我本人和一个德国战俘还有点亲戚关系,我妹妹嫁给了一个身高一米九六的德国人,我这位妹夫的爸爸就曾经是一名德国战俘。“二战”时期,我妹夫的爸爸本来是一名生物学博士,后来德国被打到竭泽而渔的地步,到了1944年的时候,德国军队已经快要征不到兵了,当时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只要是个男的,一律都得上前线,报效国家。所以,我妹夫的爸爸就以生物学博士的身份加入了军队,而且被征到了精锐部队——黑衣近卫军。

军事迷和战争迷们应该对“SS”并不陌生,“SS”是希特勒的私人部队,又叫党卫军,是“二战”中迫害犹太人、残杀东欧战俘的主力军队。党卫军跟德国国防军是分开对待的,对各国来说,“SS”打头的师都叫党卫军师,里面的士兵必须都得身高一米八以上,金头发,五官端正,英姿飒爽,是精挑细选的最好的士兵,其实就有点像中国的国旗护卫队。我妹夫身高一米九六,他的爸爸至少也一米八几,当时就被编进了党卫军。

结果我妹夫的爸爸上前线打了一仗,就被美军俘虏了,一关就是四年,算是被关得比较长的,国防军大概也就关个一年半载的就放出去了,只有党卫军被关的时间长,因为要调查你很多东西。我妹夫的爸爸是1949年被放出来的,他跟我说过很多在战俘营里经历的悲惨遭遇,那都是不容抹去的真实历史,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

以上就是排行榜上和法国并列第三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