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晓松奇谈·人文卷 » 晓松奇谈·人文卷全文在线阅读

《晓松奇谈·人文卷》五 胜利的阴影下 11.阴影后的反思

关灯直达底部

“胜利的阴影下”的三类人基本上告一段落,除了那些颠沛流离的人和民族之外,还有一部分无法回到自己的国家的人没有提到,那就是许多流亡政府和所谓的国王。

之前提到过荷兰,国王流亡了,政府流亡了,留下的人若是跟德国人合作,那就是荷奸。还有波兰,合法政府流亡了,国内也没有人投降过,在苏联占领波兰之前,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曾经领导了华沙大起义,抵抗德国纳粹。当时,苏军已经抵达了华沙维斯瓦河对面,但苏联人认为,流亡政府是资产阶级的政府,不是我们共产党支持的波兰共产党政府,所以苏联红军就停在了维斯瓦河对面,眼睁睁看着纳粹德军屠杀了20多万的波兰人民和游击队员。最后起义失败了,华沙也被纳粹德军夷为平地。今天大家如果去波兰的华沙,那里的一切都是战后重建的。

直到华沙被夷为平地,苏联红军才过河说,我们带了一个波兰的共产主义政府,以后将由共产党来统治波兰。各国通过雅尔塔会议做好了肮脏交易,波兰被白纸黑字地划分给苏联。但波兰原本的合法政府还在英国伦敦流亡,英国人也不能驱逐它,所以这个流亡政府以及20多万波兰自由军,都变成了无处可去的人,他们不能回自己的祖国,因为那里已经变成了共产党的政府,他们回去肯定会被抓起来,要进行各种审查和清算,没办法,这些人就加入了英联邦军队。

波兰战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投降,不光是波兰政府流亡到伦敦,波兰大批的海军、空军,也历经千辛万苦地逃到英国。波兰人都是非常爱国的,比如有一艘波兰的潜艇,从波兰出发,潜航经过德国,以及被德国占领的丹麦和挪威,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潜航,就算弹尽粮绝也坚决不投降,一直坚持着来到了伦敦,加入了波兰自由军。空军的数量就更多了,还有空降师,诺曼底登陆的时候,最开始空降下来的就是美军的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英国的第6空降师,和波兰的空降旅。波兰有大批的精锐海军和空军,都跟着流亡政府来到了英国,统称为波兰自由军,他们后来参加了英联邦军队,继续进行反法西斯战斗,也为了自己的祖国而战斗。

后来还发生了一件和我们国家有关的事。大家都知道,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就是因为敌方空军扔了燃烧弹,才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燃烧弹究竟是谁扔的。我找到了当天空军机场的出勤表,负责轰炸的三名南非空军飞行员,排名第一的就是波兰人,因为他的名字叫什么什么斯基,是典型的波兰名字。这名飞行员应该就是“二战”以后,由于回不了祖国而加入了英联邦空军的波兰自由军空军,最后被派到南非服役。

总之,波兰的这个流亡政府在英国一直坚持了50多年,而且还不停地选举总统。但他们确实是合法政府,因为他们手里拿着1935年波兰宪法的原件,还有波兰的国玺,所以不管波兰国内的政局如何,流亡政府始终在海外坚持着,一直坚持到东欧解体。到了1990年,波兰团结工会的领袖瓦文萨成为波兰第一任民选总统,在海外流亡了50年的流亡政府,才最终承认了瓦文萨,最后一任流亡政府的总统,终于飞回了祖国,在华沙把1935年波兰宪法的原件和国玺,正式交给了瓦文萨总统,流亡政府也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以上是波兰的例子,其实东欧各国的流亡政府,包括捷克等,命运都差不多。当然还有被驱逐出去无处可去的国王们,荷兰政府和国王都流亡了,挪威的国王带着政府也流亡了,只有比利时比较奇怪。比利时是民选政府流亡到伦敦去了,但国王投降了,不过比利时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不能代表全体人民,所以战后清算的时候,跟着流亡政府的人都是英雄,国王被流放了,但是国王的儿子继位了,也就是现在的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的哥哥。

保加利亚的沙皇被流放到埃及的开罗。保加利亚的国王也叫沙皇,沙皇其实是恺撒的意思,俄国人觉得自己继承了恺撒的血统,因为俄国娶过东罗马帝国的公主,所以俄国的皇帝叫沙皇。后来俄国的沙皇被推翻了,保加利亚又把沙皇这个头衔捡起来了,因为保加利亚的国王说,东罗马帝国的土地,除了君士坦丁堡之外,那不就是我们保加利亚现在的地方吗?保加利亚是离东罗马最近的一个非穆斯林国家,信仰东正教。保加利亚的沙皇十几岁就开始流亡,等到五十多岁的时候,保加利亚的共产党政府倒台,进行了第一次民选,这位沙皇回国参加选举,居然当上了保加利亚的第一任民选总理。

战后保加利亚的沙皇被流放西班牙,被弗朗哥请去了。弗朗哥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二战”从头到尾他都没参加。丘吉尔被选下台之后,弗朗哥很是无法接受,还想要跟英国断交,因为他曾经镇压过社会主义,现在社会主义执政了。东欧剧变和共产党政府倒台之后,罗马尼亚变成一个民选的共和国,新的民选政府最后决定,把当年从国王手里剥夺的宫殿,都还给国王,但国王的头衔已经取消了。罗马尼亚有大量十分辉煌的宫殿,后来变成了共产主义世界里最奢侈的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夫妇的私家宫殿,宫殿里镶金带银,两夫妻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最后被枪毙了。

“胜利的阴影下”这个主题令我非常感慨,因为在大的历史下,其实有很多人们不容易看到的阴影,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些沉痛的故事。但在这个沉重的话题进入尾声的时候,我想额外补充几个相对比较正面的故事,让大家不要一直沉浸在悲痛和阴影中,不论曾经发生过多少曲折,人类的未来都是充满曙光的,是有希望的。

先讲两个伪满洲国的小故事。

伪满洲国有一个所谓的大汉奸,但这个汉奸在中国不太有名,在以色列很有名,为什么呢?就像辛德勒在德国不著名,但在以色列大家都纪念他,因为他救了几千名犹太人。除了辛德勒,以色列也纪念一个中国人,名叫王替夫。曾经有少数几个国家是承认伪满洲国的,并跟它有外交关系,主要都是日本的盟国和仆从国,比如德国。所以伪满洲国在德国是有大使馆的,驻德国大使馆的书记官就是王替夫,这个人颇具有一些语言天赋,精通德语、日语和俄语,他本身是个东北人,在他心中,伪满洲国的成立就意味着东北的独立,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其实是一个汉奸,但他也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人。

王替夫可能是唯一一个跟希特勒一同进过餐的中国人,连大使馆的大使都没有过这种“殊荣”。在和希特勒的接触中,王替夫慢慢了解到德国要灭绝犹太人的计划,他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就利用自己负责发签证的机会,给大量的犹太人发了伪满洲国的签证,让他们通过伪满洲国逃难出去。大家都知道当时的中国上海的租界里,有一个犹太区,那里面的大量犹太人,就是通过王替夫在德国发出的这些签证,先到了伪满洲国,然后再上船到了上海的租界。那会儿太平洋战争还没爆发,日本人还没占领租界,不过就算日本人去了,对犹太人也没做过什么。

就这样,王替夫通过发签证的方式,一共拯救了一万多名犹太人。后来德国人发现了这件事,王替夫受到了严厉的斥责,并被调职回伪满,他居然一直到上了火车还在发签证,甚至火车都开始启动了,他还在坚持签证,一边签一边顺着车窗往下扔,车窗外是无数犹太人,在眼巴巴地等待着他扔出的签证,因为那就是这些犹太人的救命稻草。当然了,王替夫回到伪满洲国后,整个后半生都过得比较惨,战争失败后更是被定为汉奸,幸运的是没有被枪毙,还一直活到了90多岁。后来以色列还派人来中国的哈尔滨找到他,中国人这才知道我们也有一个“辛德勒”。王替夫的一生具有多种相互矛盾的身份,他是一个汉奸,还有纳粹的身份背景,但是他也是救了一万多名犹太人生命的救星。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评断一个人的时候,不能简简单单地看他头上的标签,还要看他究竟都做了什么事。

还有一件小事,发生在吉林的一个叫辽源的地方。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但是“二战”到了末期的时候,美国特别重视这个地方,因为日本在横扫东南亚的时候,在菲律宾、印尼和新加坡等地,逮捕了大批的盟国将领,有二十六七人,这些人先被关押在台湾,后来又辗转运到伪满。由于日本一直觉得到了最后大决战的时候,日本本土和满洲将是他们最后的战场,所以把这些人关在伪满,到时候还能充当人质。

后来我们看历史书的时候,通常都是说,日本把被抓的盟军将领关押在奉天看守所,其实并不是,而是奉天看守所在吉林辽源的一个分所。美国后来得到情报,就酝酿着要解救这些将领。到了8月10日,日本通过瑞士大使馆,表示要按照《波茨坦公告》的协定投降的时候,美军就冒险派飞机来到了吉林上空,在辽源空投特种兵,准备赶在日本投降的同时,随时解救这些将领,因为美国担心日本会在投降之前暗杀这些人。由此可见,这些将领的身份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被日本抓捕的将领具体都是些什么人呢?有菲律宾美军的总司令——温赖特将军,新加坡英军总司令——帕西瓦尔将军,这两位都是中将,是被俘的将领中军衔最高的。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上签署了投降书,如果大家去看当时的历史照片,麦克阿瑟大帅背后站着两个人,这两个人不是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领,而是这两位被日本关押了好几年的中将,而且温赖特将军已经瘦得有点像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了。麦克阿瑟对这两位是心怀愧疚的,当时他用了五支派克笔签署投降书,这五支笔中的两支,后来就分别送给了这两位中将,还有一支送给了麦克阿瑟的妻子,一支送给了他的母校——西点军校,一支送给了美国国会图书馆。

可见,在美国人心里,只有签署了投降书,那才算是真正的投降,打仗过程中投降了不算投降。如果是在东方的民族里,比如韩国、日本和中国,投降的人回国之后都要严格审查、判刑,恨不能枪毙。但在西方的战争伦理中,温赖特将军和帕西瓦尔将军都还是英雄,不但给予他们崇高的荣誉,而且日本投降时签字使用的两支笔还送给了他们。只可惜,温赖特将军一直很郁闷,将自己在菲律宾投降的行为视作人生之耻,回到美国后不久就郁郁而终。

被日军逮捕的盟军将领,除了这两位级别较高的中将之外,还有一位英军在马来西亚的司令——史密斯少将。这位少将比温赖特将军郁郁而终得还早。为什么呢?因为他被日本小兵打了两记耳光,这些英国军官都是贵族出身,从小养尊处优,如今打了败仗,被当成战俘对待,居然在日本的战俘营里还被一个无名的日本小兵拳打脚踢,扇了耳光,所以他特别郁闷,没等被解救出来就郁闷而死。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大家本来都以为他死了,但他却没有死,他是香港总督杨慕琦。杨慕琦听起来是个中文名字,但其实这是一个英国人,因为当了香港总督,所以才有中文名字。在辽源解救盟军将领的时候,把杨慕琦也救出来了,还有荷兰在东印度,也就是印度尼西亚的总督和总司令。这些重要的人物都被关在吉林的辽源,在战争的最关键时刻,没等日本人动手,美国的特种兵把他们都救了出来。当然,也要依赖东北广大老百姓的协助。

以上是发生在伪满洲国的两件有意思的小事,还有另外一件跟中国有关的小事,也很有意思,这件事叫作“太平洋战场上的最后一场海战”。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一公布,举国欢庆。当时谁离上海最近?肯定是中美合作所的特工离上海最近。中美合作所是戴笠的军统和美国的情报部门共同建立的。在广大中国人民脑海中,中美合作所是最坏的,因为国共内战的时候中美合作所确实做了很多坏事。但在抗日战争期间,中美合作所还是正面抗日的。所以一听说日本投降了,中美合作所的特工马上征集了三艘帆船,打头的一艘率先扬帆冲向了上海。

这艘打头的帆船上,为首的是几名美国的少尉,还有一些中美合作所的中国特工。船刚驶达上海长江口的崇明岛,突然迎面遇见一艘日本大帆船,美国人一看是日本船,就下令升起星条旗,准备开始海战。因为海战是有荣誉感的,必须要升起旗帜,让你知道我是美国海军,然后才能开战。结果这艘日本大帆船还没接到天皇的投降命令,船上有一个小炮,中美这艘帆船上没有炮,只有一挺重机枪、两挺轻机枪,还有两个火箭筒,每个火箭筒上有五发火箭弹,再加上一堆小手枪之类的。

两边就这么开战了,日本先开炮,双方都打得很壮烈,中美这艘帆船的桅杆被打折了。在波澜壮阔的太平洋上,各种航空母舰和战列舰轮番登场过了,然而最后一场海战,居然是在两艘帆船之间进行的,整场海战特别像三百年前的帆船海战,日本打了两炮之后,中美开始拿火箭弹打,然后是重机枪扫射和轻机枪扫射。最后日本帆船上战死了40多个日本人,重伤30多个,仅剩下4个日本人没有受伤,投降举起了白旗,一名日本大尉军官献出了指挥刀,美国上尉接过了指挥刀,接受了日本帆船的投降,然后直奔上海。这就是太平洋战场上的最后一场海战——帆船海战。

最后一个小故事更有意思,大家一定都看过《肖申克的救赎》这部伟大的电影,我要讲的这个故事中的越狱故事,简直就跟电影中一模一样,我甚至都怀疑电影的导演是受到这个真实故事的启发。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当时有40多万德国战俘被关在美国本土,美国人对他们进行民主教育,培养他们回到德国去当火种。亚利桑那州的首府菲尼克斯(又名凤凰城)旁边几十里的地方,就有一座战俘营,里面关押的都是德国潜艇上的官兵、艇长和艇员等。

这些人被关在战俘营里,闲着没事,就开始策划越狱,具体的方法就跟《肖申克的救赎》里演的一模一样,比如挖地道,但是他们比《肖申克的救赎》里计算得还准,因为他们是潜艇上的官兵,本身的素质特别高。他们最后挖了一条59米长的地道。这么长的地道,挖出来的土怎么处理呢?《肖申克的救赎》里,肖申克是每天放风的时候,走到小操场上,从裤腿里挖出撒土,这帮德国潜艇的官兵比肖申克还聪明,他们跟美国人申请,要建造一座排球场,因为他们在战俘营里闲着没事。这座战俘营跟莱茵大营不一样,这里的待遇还挺好的,美国人答应了让他们自己建造排球场。于是,这帮人每天就借着修排球场的机会,把地道里挖出来的土全都填到排球场上了,最后排球场建好了,地道也挖完了。

12月24日,要吃圣诞大餐,美军的看守们还喝了点酒,管理放松了,这帮德国战俘就顺着地道越狱了,一共跑出去十几个人,有四位艇长,还有十几个艇员。跑出去之后,这帮人实际上也没地方去,因为这是美国,跟他们的故乡德国隔着十万八千里。这帮人因为建排球场,每个人每天能赚到八九美分的工资,全都存起来,一个人身上也就几块钱,根本不够回德国。有一部分人决定去墨西哥,另一部分人不想去,因为他们又不会说西班牙语,于是剩下的人就去了菲尼克斯,当时菲尼克斯是大城市,这些人到了城里就喝喝酒、吃吃饭、看看电影,享受一天是一天。

接下来就发生了最搞笑的事情。有一个越狱成功的战俘,在菲尼克斯过了几天好日子,觉得还不够刺激,于是他就每天跑回德军战俘工作的工地上,跟其他战俘说,反正我们都越狱了,战俘营里点名的时候也不点我们,不如我换你们也出去玩一会儿吧。于是,这个人每天到战俘营里换一个战俘出去,顺着地道到菲尼克斯愉快地度过一个晚上。这么轮着换了好长时间,美国人也没发现,因为德国人长得也都差不多。直到有一天,一个眼尖的美国看守把这个被通缉的德国战俘逃犯给认出来了,他不是逃出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然后仔细一查,发现还少了一个人,于是美国人就去菲尼克斯城抓人,最后把所有在菲尼克城里混日子的越狱战俘全都抓回来了。

好玩的几件小事就讲到这里,最后我要给“胜利的阴影下”这个主题做个总结陈词。

“二战”的发起者德国和日本,都是受过很好教育的民族。德国当时是全世界受教育水平最高的民族,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是全球第一,哥廷根学派占世界数学界的主导地位;日本的受教育水平虽然不能跟德国比,但也是亚洲最高的,我们国家就有不胜枚举的精英,都是去日本留学受教育的,鲁迅先生去过日本留学,汪精卫去过日本留学,因为日本有全亚洲最好的教育能力,比如亚洲最好的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然而,受过这么好的教育的民族,怎么会干出这么残忍的事情呢?在侵略亚洲的过程中,日本人干出了最凶残的非人的事情,制造出了令人发指的大屠杀,德国人在纳粹集中营里犯下了滔天的罪行,这些事情似乎引出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受教育程度较高,似乎不能让人类避免凶残和丑恶。

所以,受教育只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方面,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受的是狂热的民族主义教育,你受的教育越高,那你造成的恶果也就越大。其实美国的南北战争也是一样的道理,美国南方的教育水平显然要比北方高,美国北方人基本都是些目不识丁的工人,而南方战场上全都是全美国受到最好教育的人,有能写诗的,有能用标准的英式英文说话的贵族们,可是南方却坚决要保留奴隶制。受到最好教育的恶人,反而要求最落后的制度,而且美国南方人直到现在也看不起北方人,这都说明民族主义教育害死人。

民族主义的教育有两个方面,一个叫“本民族世界最强”,本民族有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第二个叫“本民族最委屈”,本来我们是这么好的民族,这么精英的民族,如果不是他们来欺负我们,我们怎么会变成这样?日本人说,我们大和民族是这么好的民族,居然生活在一个不是火山、地震就是海啸的地方,凭什么中国人要占着那么好的大陆?应该由我们这样优秀的民族去使用更好的土地,所以才导致了战争中的各种悲剧,以及战后不计其数的流离失所。所以,不光要让人民受教育,而且一定要摒弃民族主义教育。

以上就是“胜利的阴影下”这个主题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