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晓松奇谈·人文卷 » 晓松奇谈·人文卷全文在线阅读

《晓松奇谈·人文卷》问题五:好莱坞电影也和中国电影一样,需要大量的配音员吗?

关灯直达底部

网友“木子孤星”问了一个问题,美国的好莱坞有配音员吗?首先我得纠正一个观念,那就是美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还是有区别的,美国有很多低成本的电影,粗制滥造,乱七八糟,但好莱坞电影不等于美国电影,因为好莱坞的导演,来自全世界,有英国导演,有墨西哥导演,有俄国导演,可以说,好莱坞电影实际上是世界电影。

那么,好莱坞电影里需不需要配音员呢?应该这么说,在技术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当然是有的。在最初的时候,技术很落后,摄影机本身就会发出嗡嗡的噪声,还有胶片的声音,现场的杂音,各种乱七八糟的声音,几十万瓦的灯一打下来,那发电机的声音也是非常惊人的,所以现场收音是不可能的,大部分的时候,得是后期自己配音。甚至在现如今科技已经如此先进的情况下,好莱坞的很多电影为了确保质量,还是会让演员在后期自己重新配一遍音。当然有一些戏是没法后期配音的,比如演员在拍摄现场的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后期配音是很难重现的。

但是对于一些专业素质比较高的演员来说,多难的戏他们都能配,拿动画片来举例,动画片里的人物上天入海,没有一个演员能表演这些,但他们还是能弄出恰如其分的声音来。然而对于真人拍摄的戏,目前基本采用的是同期声,后期再适当地补一些配音。最重要的是,许多的电影节和电影奖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果不是同期声的电影,或电影中的同期声不能达到一定的比例,那是不能参奖的。这种规定就是为了防止那种电视剧式的粗制滥造的电影鱼目混珠,演员拍戏的时候胡说八道一通,后期再随便配配音,这样的电影是有失艺术水准的。

在需要后期配音的情况下,美国电影人为了艺术,也基本上都是让演员自己给自己配音的,当然也有些个例:比如这位大明星实在是太红了,太忙了,没有时间来配音,不得不找个配音演员来配一配。还有些大明星实在是有口音问题,其中就包括我在的加州的前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同志,他说不了美国口音,他说出来的英文是德国口音,但这也没有办法,因为他毕竟是个动作明星,你要求他说一口流利的美语也是有点过分,当然施瓦辛格的大部分电影还是采用的他自己的口音,但也有一部分电影采用了配音。还有一些外国演员,英文说得实在是不好,也采取了配音的方式,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中国电影《卧虎藏龙》。大家如果看过英文版的《卧虎藏龙》,一定会觉得很奇怪,因为里面英文说得最好的演员是章子怡,周润发和杨紫琼的英文发音都不是特别流利,那是因为周润发和杨紫琼的英文都是他们自己给自己配的,而章子怡的英文是由好莱坞的配音演员配的。所以,大家觉得周润发的英文说得很一般,杨紫琼曾经演过《007》,英文比周润发要流利很多,但还是带有一点马来西亚的口音。

总之在好莱坞,能不配音就尽量不配音,能让演员自己配音就尽量让演员自己配,像我们中国香港的那些演员,因为不会说普通话而完全采用配音的情况,在好莱坞是基本不存在的,除了上面提到的那几个极其个别的大明星之外。因为好莱坞演员有一个基本的素养,那就是会说各种口音的英文,他们演古装戏的时候,就说英国口音,演现代戏的时候,就说美国口音,他们不光会英国口音,还能说很多种英国的地方方言。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叫《偷拐抢骗》,这是一部非常逗的电影,但我觉得这电影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布拉德·皮特的口音,真能活活把人乐死。电影的导演是麦当娜的前夫盖·里奇,他还导过《两杆大烟枪》《大侦探福尔摩斯》等有名的电影,因为这位导演实在是太有名了,所以好多美国演员都想演他的戏,《偷拐抢骗》里除了布拉德·皮特之外,还有好几个美国的大明星,他们的口音都特别奇怪,我看的时候笑得不行,尤其是布拉德·皮特,他一张嘴说话,你还没听清他说的是什么内容,就已经很想笑了,因为他说的是一种伦敦的底层人民的俚语,口音特别奇怪。一开始我都没听懂,还以为是威尔士的口音,后来仔细听了半天,才听出是伦敦的小痞子的口音,这种口音是相当难模仿的。由此可以看出好莱坞演员对工作的敬业态度。

还有《阿甘正传》里,汤姆·汉克斯和罗宾·怀特说的亚拉巴马口音,更是说得惟妙惟肖。但这些还不算是最神奇的,因为这些演员毕竟都还是美国人,他们生活中是能接触到美国的南方人的,所以耳濡目染地用美国南方口音说台词,也不算太难。就像咱们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河南人、陕西人,偶尔自己也能说两句,尤其是东北人,你都不用亲自接触,电视里天天都在播放东北人的小品,人人看完了都能学说两句。最神奇的是英文原版的电影《飘》,女主角费雯·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但是她来到美国演戏,不仅能说一口地地道道的美国英语,而且说的还是美国南方的佐治亚口音。

当然了,好莱坞也有不争气的演员。全世界各行各业都有能人,也都有不行的人,但在好莱坞,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你要是不行,很快就被淘汰掉,有大把有能力的人能取代你。总之,能够在好莱坞脱颖而出、通过竞争而上岗的这些演员,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不论是美国各州的口音,还是英国口音、新西兰口音、澳大利亚口音,还是加拿大口音,他们中很多人都能说,而且说得惟妙惟肖。在好莱坞,从来都是不缺人才的,全世界最优秀的人都想要挤进好莱坞,所以最终能站上金字塔顶端的肯定都是最优秀的人才,除了口音方面的才能,其他方面也都不差,尤其是胖瘦的问题,为了一部戏,为了艺术,人家愿意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是中国娱乐圈现在的这些所谓的小鲜肉所无法比拟的。比如现在有一部戏,让男主角演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人,为了这个角色,需要他增肥十斤,我们的这些小鲜肉肯定不愿意,你打死他他都不会同意牺牲自己的形象。别说他不愿意,他的粉丝也不干,因为粉丝就喜欢他最好看的样子,粉丝掏钱也是为了看他的颜值,而不是看一个肥胖的中年大叔。

好莱坞的顶级演员,都有着一股为了艺术牺牲的精神。拿汤姆·汉克斯来举例,他在电影《费城故事》里演了一个艾滋病人,为了诠释这个角色,他需要把自己变成一副极其瘦弱的形象。如果是在这部电影开机前,让他有充足的时间,通过节食等方式,让自己变瘦,那还能容易一点,但汤姆·汉克斯要演的这个艾滋病人,在电影的前半段是没有得病的。电影的一开始,他是一个正常人,而且还是一个律师,然后演着演着,他就得了艾滋病,变成了一个骷髅般的人。所以,汤姆·汉克斯是一边演一边瘦身,一部戏拍完了,就把一个好端端的演员,完全变成了一个艾滋病人的样子,这是再好的化妆术都达不到的效果。

前一阵子,我在微博上看到好多人拿莱昂纳多跟我比,说“小李子”当年演《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多帅,多瘦,现在变成“高晓松”了。我觉得大家都冤枉“小李子”了,他和我可不一样。我变成现在这样,纯粹是吃出来的,但人家“小李子”是为了拍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一部新戏,才强制自己增肥的,导演让他为了角色把自己胖成那样,他就乖乖把自己弄成那样。现在颁奖季要开始了,大家马上就能看到这部戏了。

好莱坞演员的敬业,不光体现在他们愿意为了戏而牺牲,也不光因为好莱坞人才济济,竞争激烈,还体现在他们的演员的接戏量都很少。他们的演员,平均一年半才接一部戏,也就是说,他们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去钻研一个角色,为了这个角色去学习口音,为了这个角色去增肥和减肥。如果用同样的态度去演戏,其实中国演员也能把每一个角色都诠释得淋漓尽致,但中国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能让一个大演员沉淀下来,心甘情愿地去钻研一个角色,除非是李安这样的大导演,否则梁朝伟不会在《色·戒》中说出一口标准的上海话。如今中国的大演员,都必须同时演至少三部戏,才能体现出他是大腕。当年四大天王最火的时候,他们一个人同时演四五部戏,都是非常正常的,这样一来,他就没法单纯地为了一个角色而去让自己突然变胖,突然变瘦,因为他还得同时兼顾着其他角色。

所以,我们的演员没有好莱坞演员那样的敬业态度,并不仅仅是演员自身的问题,还有整个大环境的问题,当然还有工会的原因,这个我就不多提了。总之,好莱坞的演员之所以能把每个角色都诠释到灵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两个,一个是好莱坞人才多,另一个是演员接戏少,人家对每一部戏都认真对待,拍戏的时候,人家也不用去唱歌,不用去商演和走穴。这也正是我们华语娱乐圈的弱点。首先,我们华语区的优秀人才确实是少,尤其是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以港台为中心,所以每一个明星要想大红大紫,都必须是三栖,恨不得四栖,又得能唱歌,又得长得好看,不能太胖,还得会演戏。当年香港的娱乐产业最发达的时候,基本上只要能张开嘴的,不是哑巴的明星,一年都得出好几张唱片,然后只要能睁开眼睛的,都能去演戏。所以,香港就在没有音乐学院也没有电影学院的情况下,训练出了那么多既能唱歌又能演戏的人。这的确为香港娱乐圈培训出了大量的艺人,但也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因为这样选拔出来的人,虽然什么都会一点,但其实哪方面都不是特别强。

所以当华语娱乐的重心开始向中国大陆转移的时候,香港的这些不会说普通话的艺人都不能适应,他们拍出来的电影,要想走入大陆市场,就必须找配音演员,比较大的香港明星都能单独找一个配音演员,就规定以后他在中国大陆的电影中的普通话配音,都由这个人来负责。我有时候不由得会想,这样一来,这个配音演员不是很容易就讹上这个明星了吗?万一有一天这个御用的配音演员不愿意给这个明星配了,万一周星驰换了声音,观众岂不是会接受不了?幸好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过,而且到了今天,这种情况也在不断地变好。所以我们的戏的规模越来越大了,香港艺人也越来越多地拥向内地。我看到很多香港演员都已经能够说普通话了,而且说得特别棒,比如任达华,他都已经能说北京话了。可见我们的艺人也是很有敬业精神的。

台湾演员的口音问题比香港演员还要更严重一点,因为台湾的“国语”跟我们的普通话之间,差了一个音。按理说台湾“国语”比粤语更接近普通话,但大家千万别小看了这一个音,要纠正这种既定的语言习惯,有时候比从头开始学一门新的语言还要难。我们普通话的音调里,除了一二三四声之外,还有一个轻声,但台湾国语里没有这个轻声,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能听出一个人是台湾口音。当然,台湾演员也在非常努力地纠正口音,我就见过几个纠正得非常好的台湾演员,但也只是那么几个而已,大多数的台湾演员还是无法克服这个障碍,不过改不了也没多大关系,完全不影响他们在大陆同时演好几部戏,因为可以后期配音。当然了,好莱坞的英国演员能说出美国佐治亚州的口音,台湾演员只要勤于练习,肯定也能说出标准的普通话。但我们的娱乐大环境和好莱坞不同,早些年的时候,港台演员的地位太高了,人家能赏脸来大陆表演一下,我们就已经感激不尽了,哪儿还敢让人家改口音?人家就算在我们的电影里演一个配角,那都是大爷级的配角。

刘晓庆亲口给我讲过一件事,当年香港的著名大导演李翰祥来中国内地,拍《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两部大戏,刘晓庆身为女一号,在拍戏时的待遇完全跟香港演员不能比。首先是片酬,具体数字是多少我就不提了,总之还没有人家香港演员的一个零头多。其实,片酬少也就算了,还不负责她的住宿,剧组里没有她住的地方,她每天拍完戏还得走特别特别远的路,乘坐公共汽车回家睡觉。最后,因为刘晓庆是女一号,戏份太多了,每天这样在路上奔波实在是吃不消,所以她只能在剧组蹭了一间房,但房间里没有她的床,她只能睡地上,睡在床上的是在戏里给刘晓庆演丫鬟的女配角,就因为这位女配角是香港演员,她就能睡在床上,身为中国内地演员的女一号刘晓庆却要睡在地上。到了开饭的时候,所有的港台演员单独吃一种盒饭,所有的大陆演员蹲在路边吃另一种盒饭,这就是当时的娱乐环境,在那样的情况下,没有人敢要求港台演员改口音。

当然陈凯歌这样的大腕级导演是除外的,陈凯歌导演拍《霸王别姬》的时候,曾经要求过张国荣改口音,张国荣也很配合,做了很多的努力,而且他也确实很有天赋,最后把普通话说得非常好。但像《霸王别姬》这样有大量京剧桥段和唱腔的电影,光会说普通话是不够的,你还得演京剧,还得用京剧的唱腔念对白。大家知道,京剧的舞台艺术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要从小就开始练习童子功,我从来没见过从30岁开始学京剧,学了几个月就能上台表演得有板有眼的人。所以即便张国荣很努力,还是没有办法,最后《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的角色,其实是由杨立新来配的音。杨立新本人也是著名的演员,还有很多优秀的配音员,最后成了著名的演员。《霸王别姬》这整部戏里,都没有给杨立新署名,因为张国荣这样重要的角色,如果他的重要台词是靠配音完成的话,这部电影就很难去戛纳得奖了,杨立新当了无名英雄。

还有一位和杨立新一样,先当配音演员,后来成了著名大影帝的演员,那就是张涵予。张涵予在出来当演员之前,已经配了好多年的音了,称得上是配音界的大腕,所以他出来演戏后,也演得非常好。说实在的,只要不是长成我这样的人,基本上,能把台词说好了那演戏也已经练出了七成的功力,因为台词是电影演员最重要的一部分,另外三成要靠演员的其他能力和电影本身的衬托。但如果是演戏剧和舞台剧,那台词几乎就要占到演员的九成功力了,因为戏剧的舞台上不是很容易看清楚演员的脸,没有什么特写的镜头,能让观众产生直观感受的,基本上就是台词。所以在戏剧学院里,修台词是最最重要的一门课。戏剧学院里还流传出一个笑话:一个老师说,小张,你的台词有很大的进步。结果学生说,谢谢您,台词老师。

包括我自己导演的那部《大武生》,演员的确都已经很努力地去演了,也很积极地去练习台词了,但没有办法,因为那部戏里要演的是武生、花旦和刀马旦,平时把话说得再好,放到那个戏里都没有用,戏剧的唱腔和感觉,没有十年八年的工夫真学不来。所以最后大家在电影院里看到的《大武生》,吴尊在戏里打得如何如何帅,但他的声音其实都是我的好哥们——大家都很熟悉的黄磊配的音,而且黄磊真的很够义气,基本上没要什么钱;还有演警察局长的刘谦,是我的另一个好哥们徐峥配的音,徐峥也没跟我要什么钱。刘谦在戏里演一个上海租界里工部局的警察局长,根据角色需求,他就算是说普通话,也得是一口上海味的普通话,我想来想去,刘谦虽然魔术变得很厉害,但他毕竟不是一个专业演员,我让人家为了拍戏而改口音,实在不太合适,于是我想到了本身就是上海人的徐峥同志。还有《大武生》的女主角大S,其实大S在台湾是学过京剧的,而且大家都知道,她的普通话说得还不错,但还是达不到这部电影的要求,所以也是请人来给她配的音。

没办法,民国时代的京剧戏对对白的要求太高了,其他类型的戏就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来了,很多戏里,明明演的是一个北京的小痞子,但演员一开口说话却是台湾口音,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了。总之,我希望随着我们的电影产业不断壮大,随着我们的戏的成本越来越高,也随着各地的融合越来越密切,所有的演员都能拿出更多的敬业精神,向好莱坞的演员学习。英文对白我们的演员能不能说好,这个我不发表意见,但至少咱们的中文对白,起码能做到大家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虽然目前还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但至少我觉得现在的整体趋势是好的,大家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港台演员,能够说出越来越标准的普通话了。但以上这些好的趋势,基本还局限在电影业,我们国内的电视剧比电影还是要差一点的。

其实在美国,电视剧跟电影的制作流程已经差不了太多了,因为美国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片酬都很高,在这么高的片酬下,不论是用胶片拍,还是用磁带拍,其制作规模,两者都已经非常接近了。比如像《纸牌屋》这种级别的电视剧,它跟拍电影一点区别都没有,只是电视剧拍的时间要更长一点。但在中国,电视剧的制作规格跟电影差得就太远了,而且我们的电影局还出台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规定,要求每天拍十二个半的镜头,这规定太死板了,但当年我们的电影厂也都是国营的,所以就严格按照这个规定,每天只拍十二个半镜头,最多拍二十个镜头,也就是两场戏的长度吧。

大家知道,电影的台词也远远没有电视剧密集,毕竟电影是大屏幕的艺术,不可能一直让两个人像说相声似的在那儿讲台词,所以电影的台词要比电视剧少得多。而电视剧主要就是说话,因为电视屏幕小,不可能用大量的镜头去抒情,或是拍摄大量的特技镜头,打斗戏也没有电影那么多。这样综合下来,拍摄一部电视剧,一天至少得拍上好几十场戏才行,而且这些戏基本上都有大量的台词,我们的演员实在背不下来这么多的台词,当然这也和我们的演员的敬业态度有关。我本人监制过电视剧,所以也听说过行业里的一些不正之风,但这些事暂时也无法避免,因为我们的电视剧行业,还处在一种“能有个腕加入我们这部戏,我们就已经非常高兴了”这样的阶段,所以,人家大腕能来就不错了,你根本不好意思让人家再去背那么多的台词。

而且,好的电视剧经常需要一边拍一边改台词,比如我监制的一部四十多集的大戏《醋溜族》,剧本是根据朱德庸的漫画改编的,拍摄过程中始终有四五个编剧跟着剧组,一边拍摄一边改剧本。因为编剧太多了,这个编剧在这一集里把一个角色写死了,没想到下一个编剧又在下一集里让这个人活过来了,所以我一看剧本就傻眼了,赶紧在中间不停地调和。电视剧的很多情节,其实本身在台词上就没有做得很细,所以经常会出现演员已经演完了,但台词却改了的情况。幸好我们现在的配音技术很好,可以后期通过配音来调整台词,通过数字化的波形调节,只要最后能跟演员的口型对上就可以了。但这样一来,就把一部分演员惯坏了,我当然不是说所有的演员都这样,大部分演员还是很认真地去背自己的台词的,拍戏的时候也很努力地去诠释自己的角色。

但也有很多电视剧,本身就不是大电视台的戏,请来的演员也都是为了钱来的,这些演员可能同时拍着好几部戏,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没法背住那么多的台词。所以演员就直接跟导演说,您就说我这场台词一共有多少个字吧,然后我应该用什么情绪去说,导演就把字数告诉演员,再描述一下情绪,比如是激情戏还是苦情戏。于是,两个演员就完全不管台词是什么了,直接对着镜头,一边表演激情,一边数阿拉伯数字:1、2、3、4、5、6、7,7、6、5、4、3、2、1。要说这两个演员还真是很有职业素养,两个人对着数数还能不笑场,一场戏就这么拍完了,拍完了演员就走了,去赶拍其他的戏了,后期再让配音演员对着剧本,把他们说的“1、2、3、4、5、6、7”都换成“我是真的很爱你”,等等。还有的演员,不光自己的台词用数字代替,如果是给其他演员搭戏,只露一个后背的时候,人家就连“1、2、3、4、5、6、7”都不说了,就面无表情地看着对方,时不时地抖动两下肩膀,或者干脆就对着人家露正脸的演员笑,甚至还做鬼脸,影响对方的情绪,所以也发生过把露正脸的演员激怒了,两个人直接在片场打起来的闹剧。

中国的电视剧的制作规模和水平,还待提高,这不仅是演员的敬业态度的问题,也是一个机制的问题。因为中国的电视剧基本上都是日播两集,很多电视剧一拍就是80多集,制作周期是很紧张的。而美国的电视剧基本都是周播剧,一周播1集,单集比较长的电视剧,每一季不超过13集,单集比较短的,每一季在22集左右。也就是说,一部大制作的电视剧,一共就13集,还每周播一集,制作周期有三四个月,不论是制作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有充分的时间去精进。我们这种一天播两集,甚至以前广电总局没有规定的时候,还有一天播四五集的,电视剧一旦被电视台买进来了,大家就拼命地快速播,80多集的电视剧,不到一个月就播完了,完全是一个快餐文化,演员演得再好,观众也像吃快餐囫囵吞枣一样,完全没有时间去细细消化。

所以,要调整整个电视剧行业,不光要调整演员的敬业态度,因为这只是整个大链条中的一环,我们的生产环境、播出环境以及整个体制,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只要把体制改善了,演员自然就能慢慢变得越来越敬业,越来越专业。其实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是这样的,要进步都是大家一起进步,导演也进步,演员也进步,编剧也进步,体制更要不断调整和改善。因为我本身也是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所以我在说缺点的同时,也不得不肯定我们的进步,目前我们的影视行业状况,尤其是如今整个华语电影和电视剧的核心都集中到了北京之后,一切都比从前好太多了。

每次我们各地的导演开会的时候,永远都只有两位澳门导演,已经11年了,澳门始终只有这两位导演,但其他几个地方的势头是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的。想当年,拍出了大量琼瑶作品的台湾电影电视人,是非常不得了的,香港也曾经是仅次于好莱坞的世界级大娱乐中心。刘晓庆跟我说过:你看当年香港大导演李翰祥,给我几千块钱就让我演两部电影,而且连睡觉的地方都不给我,就让我睡地上;现在是我们的电影公司出钱,把李翰祥雇来给我们当导演,给我们拍戏,他拿到我们的钱,要表现得非常感激,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不管是影视行业,还是音乐行业,都已经从当年那种港台高高在上、极度歧视大陆从业人员的状态,变成现在大家基本平等的状态了。当然,大家平等就是最好的状态了,千万不要倒过来,变成我们高高在上,港台卑躬屈膝。因为在任何一个行业里,大家都要凭本事说话,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有才华和能力,就应该受到尊重,也应该赚到更多的钱,就算是从好莱坞来的人,没有实力也别想来中国骗钱。

我看现如今有一个非常不好的趋势,那就是各地的从业人员维系着彼此平等的合作状态,每个人都拿自己的真才实学和手艺来说话,但是从好莱坞跑来了一堆虾兵蟹将,想来打破我们娱乐产业的和平,从中捞一笔,这是值得大家警惕的。好在现在我们有了一个过去没有的大优势,那就是互联网,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里,有人自称是从好莱坞来的,到我们这里来吹牛,说《教父》是他做的,没有人能验证他说的是真还是假。我的一位制片人就曾经骗过我,说《教父》是他做的,结果我赶上了好时代,我都不用打开电脑去查,我就用手机下载了一个叫IMDb(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的App(应用程序),这个App里面有全世界的戏的各种资料,你不用吹嘘自己曾经做过什么,你只要说你叫什么名字,输入IMDb,结果就全都出来了,谁也别想再给自己头上戴虚假的帽子。好莱坞里边有各种各样的虾兵蟹将,他们在外面跟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都喜欢把自己吹嘘得天花乱坠,比如他实际上是片场的制片助理或是执行制片,他自我介绍的时候就非得说自己是制片人。所以现在的专业人员,每个人的手机里最好都先配一个IMDb,一旦有从好莱坞来的人,不要被他骗了。

以上说的是电影和电视剧里的配音,还有一种影片,全程都需要配音演员,那就是动画片。但是好莱坞的配音和我们还不太一样,美国的配音演员的素质非常高,而且他们的流程是配音先行,就是先由配音演员照着剧本把台词都演说完毕,然后再按照声音去画动画。所以美国的动画片的导演,不是负责监视画画的导演,而是负责配音的导演,因为配音决定了整个电影的基调、速度、节奏和气氛,而这一切都是由配音导演来把控。配音导演和正常的影视导演又不同,他眼前什么都没有,没有图像,也没有背景,只有那么几个人物造型图,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而整个电影的基调,就需要他在这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去奠定。

作为一部动画片,图画和声音到底应该先有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画画的人根据什么东西来画?人物的口型、动作的节奏怎么来把握?当然不能靠动画师自己来凭空想象,因为画师毕竟不是表演大师,所以肯定要先有声音,然后再根据声音去配图像。配音导演最难的工作,就是指挥一堆大腕,让他们只根据一个简单的动画造型图,就去配出最恰如其分的声音。而这一点,在我们中国就很难做到了。我们是先由导演自己用嘴说一遍,然后凑合着画出草图,再找大腕来配音。配音的时候,万一这大腕说,他觉得这个地方画得不好,我不想按照剧本来说,那就得由画师再负责来改图。就这么改了说,说了再改,反反复复地耗费了大量的工序,到最后上色,光都打上了,剪接也完成了,还要最后统一再配一遍音。因为按照前面这些工序,不论怎么巧妙地剪接,也剪不出一个完整的版本,因为你配音的时候就是东配一句,西配一句,东改一句,西改一句,所以动画完全剪接完毕之后,再整体配一遍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目前国产动画的整个工艺流程都需要改进,生产流程也需要改进,因为美国的动画片,如果放到其他国家去播放,即使换成其他语言,动画片里人物的嘴型也能跟着变,现在梦工厂和迪士尼都已经有了这种技术。早些年还是做不到这么先进的,以前的英文动画片,改成中文的时候,我们得尽量按照英文的口型来配音,所以我们看译制片的时候,总觉得那些配音员讲话有一种“配音腔”。那是因为英文的音节多,俄文的音节更多,换成中文的话根本不用说那么长时间,配音员为了把台词和演员的口型对上,只能拖着声音说。我记得当年大家看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的俄语片的时候,耶夫娜同志一开口说话,观众就快要急死了。当然大家也可以去看梁赞诺夫的那些电影,那些配音演员的功力太高了。英语的语速没有俄语那么快,但是也是非常快的,而且英语里有好多的语气助词,放到中文里根本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最终造成了“配音腔”。但现在有了更好的技术,“配音腔”的问题能解决了。如今配音演员的声音进入了之后,画面中人物的口型也就跟着改变了。

如今,虽然我们国内的电影票房涨得厉害,但是我们的整个生产流程、创作流程和人才储备,都和好莱坞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人才储备,如果没有人才,强行引进再好的生产流程和创作流程,也是运转不起来的,只要有了人才,什么流程都能带动起来。不过,我们如今也算很不错,想要赶上好莱坞,我们还有不太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