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重建未来 »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重建未来全文在线阅读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重建未来》第七章 意识上传实现人类永生

关灯直达底部

马里乌斯·乌尔萨凯(Marius Ursache)希望你能长生不老。

在像技术行业这样几乎全是年轻人的行业里,几乎没有人花费太多时间去考虑死亡,这不足为奇。毕竟在这个行业里,人们21岁时就已开始二次创业,25岁时就成为亿万富翁,以至史蒂夫·乔布斯曾一度担心超过30岁的人还能否成就终身伟业。因此,在大多数硅谷“谷民”的头脑中,衰老和死亡都是没影的事。

来自罗马尼亚、曾经是医生的乌尔萨凯比大多数人思考的死亡问题要多。他甚至已经将之变成了工作。作为一家名为Eterni.me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梦想着能够构建出人工智能3D替身,即那些外观、声音和举止就像我们死去的亲朋好友一样的数字生物。

乌尔萨凯的创业旅程开始于数年之前,当时他正沉迷于游戏《第二人生》(Second Life)。这是由旧金山的一家游戏开发商林登实验室(Linden Labs)开发的一款大型虚拟世界网络游戏。尽管《第二人生》类似于电脑游戏,但它在一项关键的功能上与电脑游戏不同。在《第二人生》中,玩家不用设定目标和加工故事情节,而是将自己作为游戏中的“居民”,并以自己想要的任意方式参与其中,比如开店,或者仅仅是与朋友闲逛。

“一天,我开始思考:人死之后,他在游戏中的替身会发生什么事?”乌尔萨凯说。他想,那里会不会成为第二人生的炼狱之城,被遗弃的替身们在他们的人类操作者离世很久以后像僵尸一样继续存在?如果有人试图与这些替身互动,会发生什么?

他开始越来越频繁地考虑这个问题。他试图找出编写能够真正模仿其人类操作者的人工代理程序的逻辑。他认真思考编写替身所需的程序,以便替身可以学会像其人类玩家那样去活动,交谈,制定和追求目标。他像锐意进取的企业家那样,设法想出将其转变为实际产品的方式。

2014年2月,乌尔萨凯应一位在布加勒斯特遇到的导师邀请,参加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一个企业家计划。该计划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计一个可以从事的项目。而当时,他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想法。他说:“我认为,这可能是人们收集和整理一生数字足迹的好办法。替身将会成为访问这些信息的一个界面。”

他向团队提出了名为“与逝者进行网络对话”的创意,并且迅速注意到:世界各地的各类实验室已经存在大量实现该项目所需的人工智能技术。尽管团队收到了共130个创意,而乌尔萨凯承认他的创意是最古怪的,不过最终“与逝者进行网络对话”的想法被视为值得探索的一个项目。

然而,乌尔萨凯对此有所保留。他说:“我知道,这不仅仅是模拟与逝者的对话。这可能会一团糟,陷入哀伤之中,而且坦白地说,实在是有点诡异。”

他决定通过一个网页来测试公众的反应。如果人们响应积极,他将继续进行下去;如果这个想法无人问津,或者引起公愤,他就放弃。

在最初的4天,网页获得了3 000人的签名,他们表示对此感兴趣。这个数字很快飙升到了22 000人,而且随后持续攀升。网页还收到了大量消息,乌尔萨凯将它们当成市场调研活动,尽职尽责地一一阅读了这些消息。多数消息对该项目赞不绝口,然而也有一定比例(他估计约1/5)的消息认为这个想法听起来非常诡异。有谁会想要一个言行像自己去世的祖父母一样的Siri版替身呢?

乌尔萨凯随后收到了改变其一生的电子邮件。这封电子邮件来自一名即将死于癌症晚期的患者。在邮件中,他说他仅有6个月可活,他写道,Eterni.me这样的项目是他死后为朋友和家人留下些念想的一个机会。

乌尔萨凯说:“回复赞同或批评的消息很容易。但是我能对一个临终的人说点什么呢?那一刻我决定这就是值得我奉献一生的事业。”几乎整个晚上,乌尔萨凯决定停止他之前的工作,转而全身心地专注于Eterni.me。

如今,Eterni.me已经拥有30 269位热心的订阅者,所有这些人都在等待数字化永生的入场券。公司的网站上播放着描绘一生中各种记忆的视频短片:新郎和新娘在婚礼上接吻;母亲拥抱自己的孩子;孩子在花园里扮演超级英雄;毕业生将学位帽抛向空中;退休人员在一起谈笑风生等等。乌尔萨凯的营销广告这样写道:“如果你能永远保存对父母的记忆会怎样?如果你让他们的故事在你的子女、孙辈乃至世代子孙中永远传承,又会怎样?如果你能将自己的传奇一生保存到未来,又会怎样?这样,100年后,你的后代、朋友或者来自遥远未来的陌生人也将记得你。如果你能够通过数字替身得以永生,未来的人们能够与你的记忆、故事和想法互动,就像在与你对话一样,这又会怎样?Eterni.me收集你的思维、故事和记忆,管理它们,并创建一个长得像你的数字替身。这个替身将永生,让未来的其他人访问你的记忆。”

当前还不存在这种使我们可以像乌尔萨凯最终希望的那样“与逝者进行网络对话”的技术。但是他的团队不懈地研发机器学习工具,正努力将这项技术变为现实,而Eterni.me则专注于收集用户数据,以便有一天,为用户的替身提供数字生命线。尽管如此,他认为Eterni.me的30 269名早期采用者不会一直等下去。

他说:“这项技术不是几十年能搞定的。构建仿真替身是一个迭代过程。它就像是搜索结果,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