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月菩提 » 星月菩提全文在线阅读

《星月菩提》敬礼马尔巴上师

关灯直达底部

我们礼师、求法、修行佛道,是不是也有那洛巴那种义无反顾的精神呢?

密宗白教的大宗师密勒日巴,修持独步古今,在西藏被称为是除了释迦牟尼佛之外的第一人。

这个伟大的佛教圣者,一生的经历犹如海啸波涛,动人心魄。他出生于公元1052年,七岁时就死了父亲,他的亲戚们夺走了他们全部的田园与家产,使他的母亲、幼妹和他受尽了人间最悲苦的磨难,他的妹妹最后甚至成为流浪街头的乞丐。

密勒日巴长大后为了复仇,到远方去向当时最伟大的咒师学诛法咒术,后来他用这些咒术杀死了许多敌人和亲戚,甚至以降雹的咒术,鼓起暴风和冰雹,摧毁了家乡的收成,所屠杀的生灵不可计算。

很快的,密勒日巴开始从咒术觉醒,对自己做的罪业感到忏悔,他发愿要修习正法来寻求人生的解脱。他先拜在红教一位叫雍登的喇嘛修习“大圆满法”,可是因缘不能契合,他竟毫无觉受。于是在雍登上师的推荐下,去参访噶居派的大译师马尔巴为上师。

马尔巴在还没有见到密勒日巴之前,就知道他将成为西藏最伟大的佛法导师,为了考验他,马尔巴给他许多非人的待遇,不断给密勒日巴无理的虐待与屈辱。最有名的一段是命令他一个人到山上盖房子,盖好了就拆,拆好了又盖,不知道总共盖了多少栋房子,到最后连马尔巴的妻子都看不过去,偷偷拿钱叫密勒日巴逃走。

密勒日巴逃走了,又回到师父的身边,继续坚忍的苦行,那时马尔巴的用意是,要透过严格的锻炼,来清净密勒日巴的业障,坚强他的身心与意志,将来才会成大器。最后,马尔巴将无上密法的全部灌顶与口诀都传授给密勒日巴,马尔巴并特别做了一个祈愿,愿密勒日巴将来的成就超过自己。

密勒日巴果然不负师恩,他离开师父,一个人在山洞里连续打坐十一个月,得到菩提道的初步证悟。然后他在定中看见家园的情景,知道母亲已死,白骨无人埋葬,妹妹则沦为乞丐,于是回家超度母亲,找到了妹妹,对于苦难的人间生出最坚决的出离的决心。

他发下一个重大誓言,要到人迹鲜至的山洞修行,不到彻底证悟,绝不下山,于是独自一人在白崖马齿窟中,连续禅修十二年,除了食用野生的荨麻维生,别无食物,衣服也都裂成碎片。因为长年吃荨麻的缘故,他全身都变成绿色,有一次被猎人看见,还以为是一个鬼。

这样断除一切人间的纠葛,不断努力修行,终于使他证得大道。

枕在母亲的骨头上

最近,重读了张澄基先生翻译的《密勒日巴大师全集》,仍像第一次读时动人心魄,但感受有一点不同。密勒日巴的生平,即使不是修行的人读来,也必然会热泪盈眶,前面的一段是我摘出来的生平简介,其实,在他的传记部分,令人动容落泪的地方很多。

例如,他在深山修行时,妹妹去探望他,发现他的生活竟比乞丐还要可怜,正巧她来见哥哥时经过一个叫布林的地方,见到大译师巴日在开法会,法座上的垫子有几层高,头上有堂皇的大伞遮住太阳,五色绸缎向四方飘荡,小喇嘛徒弟大吹法螺,饮酒喝茶,热闹成一团。

他的妹妹琵达就对他说:“哥哥!你所修的这个法是一个教人口无吃身无穿的法,实在可耻,使得我无颜见人。别的不说,你的下身都没有一点东西遮住,多难看呀!现在请你拿这毛巾做个围裙吧!”“你看看别的学佛的人!看看巴日大译师那位老人家。下面坐的是几层厚的垫子,上面张的是大宝伞盖,身上穿的是绫罗绸缎,又喝茶,又饮酒;他的学徒和弟子口吹法螺。集会的大众围绕着他,献上的供养不计其数。这样才对大众和亲戚朋友都有利益,大家自能心满意足。所以我看他是修法人当中最好的修法者。你看看有没有办法在他手下做个学徒,就是做一个最小的喇嘛,也可以过得舒舒服服的,否则,哥哥啊!你这个法和我这个命啊!我们兄妹二人怕活不长哟!”说着悲痛地流下泪来。

密勒日巴回答她说:“你以为我没有吃的,没有穿的,那样勤苦修行,是因为我找不到吃的,找不到穿的缘故,那就错了。我所以那样苦修的缘故,一来是因为我怕三恶道的痛苦。二来是因为我看轮回就像投活人入火坑一样的可怕。俗世的散乱纷杂,世人的争名夺利,一切世间八法,对于我就像病人呕吐出来的臭食一样可憎厌而令我恶心。我一见这些,就像看见被杀死的亲生父母的血肉一样,心中说不出的难过。三来是因为马尔巴上师对我的训示是:舍弃世间八法和散乱,不顾衣食与别人的议论,要住在无人的深山中,弃绝今生的希望和念头,专心精进修行。所以我之想要勤苦修行,也是为了遵守上师教训的缘故。”

例如,密勒日巴口述他回乡探视母亲的一段,也是极其动人,他说:

“走到近门处,看见一个似乎是土和破烂衣服裹在一起的大土堆,上面长满了野草。我用手拨开土堆,发现里面有一大堆人骨头。起先心里感到一阵迷惘,忽然想起,这是母亲的尸骨!悲哀扼住了我的喉管,心中一阵剧痛,竟昏倒在地上。一会儿醒来,立即想起了上师的口诀,就观想把母亲的神识和自己的与口传上师的智慧心融合在一起。我将头枕在母亲的骨头上,身、口、意连一刹那都不散乱地印入大手印三昧。如是经过七昼夜,亲眼见到父亲和母亲都脱离了苦趣,超升到净土中去了。”

“七天以后,我从三昧定起。仔细思量,所有轮回一切法都毫无实义,世间的一切,实在一点意思都没有。我想就把母亲的骨头作一个佛像,把《正法宝积经》供养在佛像的前面。自己则决心到护马白崖窟去,不分昼夜地拼命修行;如果心不坚持,为世间八风所动,宁愿自杀也不愿为其所诱惑。如果心中起了丝毫求安逸快乐的心,愿空行护法断取我的生命。这样屡次的对自己发誓,下了决心。”

密勒日巴与六祖慧能

《密勒日巴尊者传》里,类似这样动人的片段,俯拾皆是,尤其是他所作的诗偈优美无比,都是修道的心法流露,是从光明的法身心地中任运流淌出来的心声,更值得一再读诵。

张澄基先生曾把密勒日巴尊者在密宗的地位,与禅宗的六祖慧能相比。一是他们都是朴实、坚苦的实践者,带着浓厚的人情味。二是他们说法平直,易为一般众生所吸收。三是他们都是伟大的导师,传承弟子中有许多得到殊胜成就。四是他们都痛快地表示自己是薄地的凡夫,因刻苦修行而成就,不是什么佛与菩萨的化身示现。

所以,我们读《六祖坛经》和《密勒日巴尊者传》,都像读着动人心弦可歌可泣的史诗,使我们因高山景行而生出无上的悟道之心。刚刚我们说到传承,一般修行佛教的人,认为密宗才有严格的传承,其实不然,六祖慧能也仍然传承了五祖弘忍的伟大教化,否则就不能成为一代宗师,只是禅宗不谈报身、化身,认为要直趋法身,因此对传承很少谈起。

密宗却是不同,密宗的皈依有内皈依、密皈依、密密皈依三种。

内皈依是除了皈依佛法僧,还要皈依上师、本尊、空行(护法)。

密皈依是自身气、脉、明点,在受大灌顶之后,先修生起次第,再修圆满次第。

密密皈依则是皈依自性的法、报、化三身。

所以在密宗,除了佛菩萨亲自指导和灌顶的祖师,必须上师的加持与回应,才算有圆满成就。上师与弟子的因缘就变得十分重要,许多密宗的上师都发愿,希望弟子的修行能胜过自己,像马尔巴对密勒日巴的祈愿就是。其实禅宗也是如此,百丈禅师就曾经对他的弟子黄檗禅师说过:“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读《密勒日巴尊者传》,最感动我的就是他与老师马巴尔之间的因缘,他把身、口、意全部供养给上师,从修法的第一天起一直到圆寂的刹那,都是念念不忘师恩。

密勒日巴生前说过十万首诗偈,绝大部分的开头都是“敬礼马尔巴译师前”“敬礼具相马尔巴师”“敬礼恩师马尔巴前”“大悲慈父马尔巴”“敬礼大恩马尔巴师”“敬礼大恩父马尔巴尊师”“敬礼胜士马尔巴足”“敬礼传承诸上师”……使我们真切地体会了密勒日巴如何感念他的师父。

当我们读到密勒日巴在洞中修定,点了一盏酥油灯在头顶上,灯不点完,身体不动,也不下座,这样过了十一个月,坐垫永远保持温热,深深体会到他的成就是自己奋力修行,但如果没有马尔巴的教导与加持,密勒日巴的成就也不会那样快速。

因此,每次我读到“敬礼马尔巴上师”时,都感觉像朝阳露出第一线曙光,有如阳光普照、彩虹示现,令人感动不已,而想起自己上师的恩情。

帝洛巴与那洛巴

我们再来看一段白教祖师帝洛巴和那洛巴的故事。那洛巴就是马尔巴的上师,也是密勒日巴的传承师祖。

那洛巴是印度的一位王子,年轻时就有很高的修持,曾被任命为那澜陀佛教大学的副校长。有一天,他在讲经的时候,金刚亥母化成一位穿着破烂的老太婆来到他的前面。

老太婆问他是否了解自己所说的佛经?他说他了解每个字的意义,老太婆就欢喜地跳起舞来。

那洛巴心想,我只说了解字面的意义,老太婆就欢喜地跳起舞来,如果说我也了解经文中的意义,她一定会更欢喜,于是他就向老太婆说:“我也懂得经文中的意义。”

不料这么一说,老太婆就披发掩面地大哭起来。这使那洛巴十分不解,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那金刚亥母化成的老太婆就说:“你说你懂佛经中每一个字的意义,我觉得你对了,因而高兴。但你说你懂佛经的真实义,那就不对了,所以我伤心!现在懂得佛法真实义的,只有我的兄弟帝洛巴一个人!”

当时那洛巴首次听到帝洛巴的名字,就产生无比的敬仰心,决心向他求教。

那洛巴四处寻访帝洛巴,终于打听到帝洛巴在某一座庙里,他立即赶到那座庙,在厨房里见到了帝洛巴大师。当他看到帝洛巴瘦弱的身形,身上穿着围裙作业,完全不像一位有修为的高僧的样子,他大感失望,甚至没有上前问讯,就转身离开了。

后来又有一次机缘,那洛巴在河边看见帝洛巴,见他抓起一条活鱼放进嘴里一口咬死了,那洛巴看到这种无故杀生的行为,心中更觉反感。

他的心念被帝洛巴知道了,忽然开口问他:“你知道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说着把那条咬死的鱼丢入水中,鱼竟活活泼泼地游去。然后帝洛巴说:“死就是生,生就是死。”那洛巴耳闻亲见了这一切,即时有了领悟,他便要向帝洛巴拜师求法。帝洛巴竟一言不发,不顾而去。

帝洛巴在前面走,那洛巴跟在后面,一直走到一个市街上的一座三楼顶上,那洛巴跪在帝洛巴面前,虔诚地求他收为弟子。

“你是真有诚意吗?”帝洛巴命令道:“那么,你从这楼顶上跳下去!”

那洛巴立即站起来,义无反顾地跳下楼去,跌落在街心,全身的骨头都像碎了一样。

帝洛巴走下来问他:“疼吗?”

那洛巴说:“很疼!”

帝洛巴扶他起来,只念“嗡嘛呢贝咪吽”,那洛巴便全身复原了,后来,那洛巴经过十二次艰苦的考验而成为大成就者。

一切佛菩萨的具体呈现

在密宗里,像帝洛巴与那洛巴这样动人的师徒故事不胜枚举,最主要的是标示了一种重要的观念,上师就是法的代表,是本尊的象征,是一切佛菩萨的具体呈现。

我们礼师、求法、修行佛道,是不是也有那洛巴那种义无反顾的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