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 » 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全文在线阅读

《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依恋理论和家庭领域

关灯直达底部

很多年之前,一位名叫约翰·鲍尔比的英国精神病学家,提出了一个极其简单但却十分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在其随后的职业生涯中,这个问题成了他的研究重点,并提出了依恋理论。

鲍尔比、玛丽·艾恩斯沃斯还有其他学者将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分为五种类型:安全型(secure),焦虑型(anxious),回避型(avoidant),矛盾型(ambivalent),混乱型(disorganized)。每种类型的依恋都能够通过自我认知领域产生影响,从而促使人们的生物领域做出反应。

安全型依恋

你们有没有在游乐场观察过一些孩子和他们的母亲?有些孩子在探索其他事物的时候,会频频回头投入母亲的怀中。当孩子在某个地方停下来的时候,父母也会随之停下来,疼惜地看着他,耐心倾听他说的话。然后,会挥手示意让孩子继续去探索那片小天地。

如果孩子受了伤,开始大声哭泣,母亲就会立马去安抚他,让其平静下来,并且鼓励他再次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这些孩子在母亲离开的时候,会表现出不满。母亲回来的时候,他们会立刻跑上前去拥抱她们。通常也会和母亲分享他们的画作和玩过的游戏。

毫无疑问,在这些孩子的眼里,他们的母亲是一位十分重要并且能为他们提供保护的人。这就是安全型依恋。

焦虑型依恋

在游乐场,一些孩子只愿意待在母亲身边,看着其他孩子玩耍,而不愿意离开母亲。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多次见过这样的孩子,他们宁愿黏着父母,也不愿意去玩我诊所里色彩斑斓的玩具。

要是父母试图离开诊所,那么这些孩子就会大声哭泣表示强烈抗议,拒绝和母亲分开。这些孩子的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一旦孩子开始哭泣,那么母亲就会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尽其全力去安抚孩子,生怕一个小小伤口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危害。

我曾见过这样一位母亲,他对自己五岁的儿子十分爱护,害怕他受到任何伤害,甚至不允许孩子用纸做一把宝剑。孩子从父母亲的这些行为中感受到了父母对他们的看法,从而认为自己在父母的眼中是软弱无能的,自己无法保护自己。这就是焦虑型依赖。

回避型依赖

我曾经见过有个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弄伤了膝盖,当他哭着跑到父母面前寻求安慰时,父母却表现得十分冷漠,只是对孩子说:“能不能像个男子汉?”

若是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孩子便不会再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抚。因此这种类型的孩子来到我的诊所时,并不在乎父母是否离开了诊所,等到父母再回到诊所,他们也不为所动。

在这些孩子的眼里,父母就和陌生人一样,并无二异。在这些孩子的自我认知领域,他们认为自己是无存在价值的。因此,他们大多没什么自信心,有的甚至十分易怒。这些孩子大多拒绝使用心智理论的能力,因为没有人关心他的感受与想法,所以他也就不愿意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与想法。

这类孩子会无视自己对他人最佳状态产生的影响,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无法和周边的人长久保持良好的关系。这就是回避型依赖。

矛盾型依赖

一些孩子在受伤后会去寻求父母的安慰。有的时候,父母会非常疼惜地安抚他,而有的时候,父母却会无视孩子的求助,前者是安全型依赖,而后者则是拒绝型依赖。父母的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让孩子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是否该去寻求父母的关怀?也不知道在他们的父母眼中,自己是否重要?

在我的办公室里,这种类型的孩子要是发现母亲离开房间,他们会极其不安,心情焦虑。一旦母亲再次进入房间时,他们会对母亲大发脾气。他们的情绪通常不太稳定,极容易产生恐惧情绪。因为这些孩子不能相信任何一个人甚至是他们的父母。这就是矛盾型依赖。

混乱型依赖

有些孩子只会站在游乐场的边缘,不会参与到其他孩子的活动之中。如果他们的膝盖受伤了,他们也许会转向父母去寻求安抚,不停地触碰父母,想要求得一个拥抱。这种类型的依恋十分怪异,和矛盾型依赖完全不同。

这类孩子在我的诊所时,会表现得十分孤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在精神病学中,我们将这种行为称之为“精神错乱”(psychotic)。我认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喜欢前后摇晃,或者站在房间的角落中。这些都是自闭症儿童的表现,不过这个孩子各方面都很正常。他十分害怕周边的环境,不确定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另外一个前来寻求治疗的孩子,他因为太害怕,甚至不愿意进我的办公室。而这个孩子的父母并没有试图去安慰他,反而十分害怕他们孩子的这些表现。父亲没有办法只好把他抱进了办公室,这个孩子也并没有反抗,只是站在原地,然后开始前后摇晃,四处张望就是不看我。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孩子遭受到了虐待。这些孩子从来没有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他们觉得自己毫无用处,是不值得被别人尊重的。这些孩子很难与他人交流,也基本不会与外界交流。如果身边的人一直在恶意虐待他们,那么他们还有必要去了解别人对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吗?这就是混乱型依赖。

一些父母在读到这几段话的时候,心中已经出现了恐慌,害怕自己没有和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依赖关系。其实不必过于担心,孩子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回应这个世界,回应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回应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我的儿子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就十分焦虑。他无法适应从家庭领域到社会领域的转换。

第一天从幼儿园回到家,他就坐到了我的腿上,十分依赖我,然后我们开起了玩笑,他笑得前仰后合。没过多久,尽管我还在房间里,但是他走开了,选择自己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不过,他还是会时不时地跑回房间,看看我是不是还在。但是到了第二天,他就和我待了几分钟,随后便独自和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出去玩耍了。尽管一开始他表现得十分焦虑,但是他对我并不是焦虑型依恋。

练习

你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

现在想一想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属于哪种类型的依恋?如果你已为人父或人母,就好好思考一下你养育孩子的方式。这点十分重要,因为最佳状态疗法认为:由于四个领域的相互影响,孩子与父母无论建立何种类型的依恋关系,他们在当前都已经做到最好。但是如果我们认为某种依恋关系比另一种好,那么我们就没有真正学会使用最佳状态疗法。
最佳状态是不需要评判的,因为每个人当前所处的状态都是最佳状态。当读到一个孩子与父母积极互动的故事,或是看到一个对孩子漠不关心的母亲,我们的感受肯定大不相同。现在,我希望你从最佳状态这个角度来重新理解这几种依恋类型。你不需要去喜欢或者忍受其中某种依恋,但是请仔细思考一下,你与父母之间是何种依恋关系?四个领域又是如何影响你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的?
思考过后,如果你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非安全依恋或者焦虑型依恋关系,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依恋关系。也许就是造成你焦虑恐慌,缺乏自信,难以成功,或是你当前最佳状态的其中一个主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