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何来:人际吸引的秘密 » 魅力何来:人际吸引的秘密全文在线阅读

《魅力何来:人际吸引的秘密》5 亲密关系如何促进健康与幸福感

关灯直达底部

支持性的亲密关系——感到被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所喜欢、肯定以及鼓励——能预测健康和幸福。

我们的人际关系是充满压力的。使徒保罗曾这样讽刺道:“他人即地狱。”当沃尔和佩恩问一群有代表性的英国成人:前一天,是什么——如果有的话——在情绪上使他们紧张?“家人”是最常见的答案。而压力,正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会引发健康问题如冠心病、高血压,并抑制我们与疾病斗争的免疫系统。

尽管如此,总的来看,亲密关系更多的是带来健康与幸福,而不是疾病。对同一群英国人询问前一天是什么给他们带来幸福时光,有更多的人回答是“家人”。亲密关系给了我们最大的心痛,但同时也给了我们最大的欢乐。

亲密关系与健康

图10 不同合群程度者的感冒比率被注射感冒病毒之后,高度合群的人较不易于患上感冒。

八项大规模的调查,每一项都持续了数年并访问了上千人次,已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亲密关系能预测健康。孤独的人受到健康问题困扰的危险性更大,他们常常体验到更大的压力、睡眠质量较差、自杀行为更多。与那些有较少社会关系的人相比,那些与朋友、亲戚,或者宗教或社团组织的其他成员有亲密关系的人较少早逝。开朗、挚爱、重视关系的人们不仅有更多的朋友,同时在实验中,他们受到注射的感冒病毒影响的可能性也较小(见图10)。此外,在一项对423对老年夫妇历时5年的研究中,即便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原有的健康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之后,仍发现那些给予最多社会支持(从让朋友、邻居搭车,为他们跑腿办事,到给自己的伴侣提供情感支持)的人寿命更长。这样看来,付出比仅仅是索取对自己更好。

而失去人际纽带则加大了患病的危险性。

● 芬兰一个对96000个丧偶者的研究发现,在配偶去世后的一周之内,他们死亡的危险性加倍了。

●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显示,那些新近丧偶的人变得更易患病和死亡。

● 一项对30000名男子的研究显示,当一段婚姻破裂时,男性会更多喝酒、吸烟,蔬菜的摄入量减少而油炸食品的摄入量增加。

倾诉与健康

这么看来,社会支持和健康之间有联系。为什么?也许那些享受亲密人际关系的人吃得更好,运动更多,而吸烟和喝酒较少。也许朋友和家人帮助我们提升自尊。也许一个支持性的人际网络能够帮助我们评估和战胜压力事件。在超过80个的研究中,心血管及免疫系统的良好运行与社会支持成正相关。因此,当我们因某人的不喜欢或失去工作而受伤害的时候,朋友的建议、帮助和安慰,的确是一剂良药。即使问题没有被提及,朋友也可以使我们分心,并给我们一种感觉,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会被接受、被喜欢、被尊重。

我们可能会向我们认为是亲密朋友的人倾诉伤心事。在一项研究中,彭尼贝克和奥希伦接触了一些自杀者或交通事故遇难者的配偶。那些独自承担悲痛的人,比起那些坦然表达出来的人,有更多的健康问题。彭尼贝克调查了超过700名女大学生,他发现有1/12的人在儿童期有创伤性的性经历。相比那些经历了与性侵犯无关的创伤的女生,例如父母死亡或离婚,经历性创伤的女性报告了更多的头痛、胃病和其他健康问题,尤其当她们对自己的秘密守口如瓶时。

为了分离出亲密关系中倾诉、忏悔方面的作用,彭尼贝克让丧偶的人叙述一直折磨着他们心灵的伤心事。最初,被要求描述一些小事的人在生理上很紧张。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紧张的状态,直到倾诉完他们的问题。然后他们变得轻松了。将个人创伤在日记中写下来,似乎也是有用的。当另一个实验的参与者这样做了的时候,他们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较少出现健康问题。一个参与者解释道:“尽管我没有向任何人说我写了什么,但我终于能够处理它,解决它,而不是逃避它。再想到它也不会使我受伤害。”即使只是“与日记对话”,甚至只是写下自己未来的梦想和人生的目标,倾诉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其他一些实验也证实了积极应对的好处,而不是抑制充满痛苦的体验。在一个实验中,勒普尔和他的同事让学生们看一个有关大屠杀的充满痛苦的幻灯片和录像,看完后或者立即谈论,或者不谈论。两天后,那些谈论过的人感到的痛苦较小,突然闯入脑海的想法也较少。即便是在头脑中再次思考那些令人压抑的场景——生动地重现事件以及相关的感觉——也可以增进主动的应对,并改善心情。

贫困、不平等与健康

我们已经看到了健康与一种伴随积极归因风格的控制感之间的联系。我们也看到了健康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控制感、社会支持以及卫生保健和营养因素,能够解释为什么经济地位与寿命有关。对古老的苏格兰格拉斯哥墓穴的研究发现,那些拥有最昂贵、最高大墓碑(标志着富裕)的人寿命最长。即便是今天,在苏格兰、美国和加拿大,较贫困的人早逝的几率仍然较高。贫困意味着致命。贫困意味着面临压力、负性情绪和有害环境的危险性增加了。即使在灵长类动物中,当感染类似的感冒病毒时,那些控制能力最低的——在社会等级中最底层的个体——更易受感染。

收入严重不均的地区,人们的寿命也相对更短。与日本人和瑞士人相比,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收入差异更大,预期寿命也更低。在过去十年中,贫富差距增大的地区,像东欧和俄国,预期寿命已经下降到跷跷板的尽头了。

不平等仅仅是贫困的一个指标吗?多项证据表明,贫困的确是重要因素,但不平等同样也是。林奇和他的同事发现,人们若是住在一个有巨大收入差异的地区,那么处于每个收入水平的人早逝的危险都比较大。

亲密关系与幸福感

倾诉痛苦感受不仅对身体有好处,对精神状态同样也有好处。许多研究表明,拥有朋友和家人支持的人更幸福。

一些研究将竞争性的、个人主义的文化中的人们(例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人),与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们(例如日本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们)进行了比较。个人主义文化提供了独立性、隐私和个人成就中的自豪感。而集体主义文化中,更为紧密的社会联系则保障人们避免遭受孤独、疏远、离婚和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即使在个人主义的国家,那些相对而言对生活持群体中心取向的人,比起个人主义者报告了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若是孤身跌倒,没有别人扶起他来。这人就有祸了。

——《圣经·传道书》 4:10b

友谊与幸福

还有一些研究比较了那些几乎没有亲密人际关系和有很多亲密人际关系的个体。17世纪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和可以与之分享秘密的朋友交流有两个作用:“它将欢乐变成两倍,将不幸分成两半。”因此这看起来像美国民意调查中心对美国人所提的一个问题的答案:“回顾过去的6个月,谁是你与之讨论重要问题的人?”相比那些写不出这样知心朋友的名字的人,那些写了5个或6个这样的朋友的人感到“非常幸福”的要多出60%。

其他一些研究证实了社会网络的重要性。在人的一生中,友谊培养了自尊,促进了幸福感。举例来说: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最幸福的大学生是那些对他们的爱情生活感到满意的人。

● 那些享受亲密人际关系的人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包括亲人去世、遭遇强暴、失去工作和患上疾病。

● 由珀金斯调查的800名霍巴特和史密斯学院的毕业生中,那些有“雅皮士价值观”——也就是宁愿选择高收入、事业成功和声望,而不是拥有亲密的朋友和幸福婚姻生活的人——描述自己为“相当”或“非常”不幸福的人数是他们原来同学的两倍。

● 当被问及“什么东西对你的幸福是必要的”或者“是什么东西使得你的生活有意义”,大部分人提到——比起任何其他东西更重要的——是与家人、朋友或爱人的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幸福与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

婚姻与幸福

世界上每10个人当中,有超过9个人的亲密人际关系最终的一种结果是婚姻。婚姻与幸福感呈正相关吗?或者说追求快乐的单身生活比婚姻的“束缚”、“枷锁”和“桎梏”有更多的幸福吗?

不计其数的数据揭示,大部分有依恋关系的人比起没有的人更为幸福。针对成千上万的欧洲人和美国人的一次次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结果:相比那些单身或丧偶的人,尤其是与那些离婚或者分居的人相比,已婚者报告感到更幸福,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更高。一项自1972年起对42000名美国人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调查中,22%的从未结婚的成年人报告“非常幸福”,而在已婚的成年人中此类报告的比例是40%。这种婚姻与幸福的关系,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种族当中的。另外,对婚姻的满意度比起对工作、收入或社区的满意度,能更好地预测整体的幸福感。而在未婚者当中,自杀率和抑郁比例更高(见图11)。确实,与最好的朋友之间亲近、关心、平等、亲密、相伴一生的友谊,几乎没有什么比这个能更好地预测幸福了。

婚姻是否如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与男性而不是女性的幸福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考虑到女性在家务活和养育上付出更多,我们预期可能是这样。然而,对比已婚和未婚者幸福的差异,在男性当中这种差异仅仅比女性稍微大一点。而且,一项欧洲的调查以及对93个其他研究的统计总结发现,这种婚姻幸福的差异对于男性和女性事实上是相等的。尽管一个不幸的婚姻比起对男性的影响,更令女性抑郁,然而单身女性比已婚女性更幸福的传言是不可信的。在整个西方世界,已婚的两性比起未婚、离婚或分居的人,都报告了更大的幸福。

图11 婚姻状况和抑郁国家心理健康协会对于心理障碍的一个调查发现,未婚成年人的抑郁状态要严重2~4倍。

与是否结婚相比,更重要的是婚姻的质量。说他们的婚姻令人满意的人——那些发现自己仍然与他们的伴侣相爱的人——很少报告自己不幸福,对生活不满意,或者抑郁。幸运的是,大部分已婚者的婚姻确实是幸福的。在美国,近2/3的人说他们的婚姻“非常幸福”。3/4的人说他们的配偶是他们最好的朋友。4/5的人说他们愿意再次与同一个人结婚。因而,大部分这样的人感觉,生活总体来说非常幸福。

为什么已婚的人普遍更加幸福?是婚姻促进了幸福,还是幸福促成了婚姻呢?是否幸福的人有作为婚姻伴侣的更大的吸引力?是否不满的或者抑郁的人更常保持单身或者经历离异呢?的确,与幸福快乐的人相处更有意思。他们也对人更加友好,令人信赖,富于同情心,以及更加关注于他人。不快乐的人,正像我们已说过的那样,更容易被社会拒斥。抑郁通常引发婚姻压力,而婚姻压力又加深了抑郁。因此,积极的、快乐的人更容易形成幸福的人际关系。

但是奥斯陆大学社会学家马斯特卡萨报告,“研究者中盛行的观点”是婚姻-幸福关系“主要源于”婚姻的有益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最幸福快乐的人更快且更易于进入婚姻生活,那么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且逐渐地,较不幸福的人越来越多地走入婚姻),已婚和未婚者当中的平均幸福感都将下降。(年龄较大、较少幸福感的新婚夫妇会降低已婚者的平均幸福感,而且未婚群体将越来越多地由不幸福的人组成。)但是数据并不支持这个预测。这说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夫妻直接的亲密关系确实能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拉特格斯大学一项超过15年的针对1380名新泽西州成年人的追踪研究,证明了相同的观点。即使是在控制了结婚前的个人幸福感之后,研究也发现了已婚者抑郁变少的趋势。

婚姻促进幸福感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已婚者更可能享受一种持久的、支持性的、亲密的人际关系,且更少地感到孤独。难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库姆斯做的一个研究中,男性医科学生如果已婚的话,则他们从医学院毕业时会感到较少的压力和焦虑。一个良好的婚姻给予伴侣一个可依赖的同伴、情人和朋友。

温莎城堡位于英格兰伯克郡温莎和梅登黑德皇家自治市,是英国王室成员的主要居住地。城堡内有1000个房间,是英国最大城堡,已有900年的历史。曾于1992年11月20日失火,一些建筑和名画在大火中被烧毁。

为什么婚姻促进了幸福感,或者至少减轻了我们的痛苦,还有另一个更实际的原因。婚姻提供了配偶和伴侣的角色,这可以提供自尊的额外来源。的确,多重角色会带来多重压力。我们的“线路”可能而且确实超载了。但是每个角色同时也提供了回报、地位,使人生更为丰富,使我们从人生中其他部分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一个有许多身份的自我,就像一个有着许多房间的大厦。当大火袭击了温莎城堡的一栋侧楼时,城堡的大部分仍然可以供王室成员和旅游者观赏。当我们的个人身份依靠许多基石来支持,那么在失去其中任何一个时,它也仍然可以继续挺立。如果我在工作当中陷入困境,那么我可以告诉自己,我仍然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而且归根结底,我的这些部分才是最要紧的。

小结

健康和幸福不仅受社会认知影响,而且还为社会关系所影响。那些享受亲密的、支持性的人际关系的人,有较低的患病和早逝的危险性。这类人际关系帮助人们应对压力,尤其是使人们能倾诉他们内心的情绪。

亲密的人际关系还提升了幸福感。那些与朋友和家庭成员有亲密的、长期的依恋关系的人能更好地应对失败,并报告了更大的幸福感。举例来说,相比未婚的成年人,那些已婚者报告“非常快乐”的可能性更大,且经历抑郁的可能性更小。这不仅由于快乐幸福的人有更大的社会成功,也由于一个支持性的生活伴侣带来了幸福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