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良知沉睡:辩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 » 当良知沉睡:辩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全文在线阅读

《当良知沉睡:辩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良知与超我

关灯直达底部

不管你是否相信“超我”是心灵内部的谋划者,或者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讲是“恋母情结的继承者”,你都不得不承认“超我”本身是一个丰富且实用的概念。作为我们从童年时期的重要关系中获得的一种内在声音,“超我”会对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展开批评和指责,它是能被绝大多数人轻易辨认的主观经验的一个特征。“不要那样做”“你不该那样想”“小心!你会伤到自己的”“对你妹妹好一点”“把垃圾清理干净”“你买不起那个东西”“你看,那样做不太明智,不是吗?”“你得去处理那件事”“别再浪费时间了”——“超我”每天都在我们心里喋喋不休,有些人的“超我”甚至比其他人的更加无礼。

即便如此,“超我”跟良知也不是一回事。“超我”在主观感受上可能跟良知有些类似,像是良知的一小部分,但它本身并非良知。这是因为弗洛伊德在对“超我”进行概念化的时候,可谓是不分良莠全盘否定。他把“道德绝对主义”从心理学思想中驱逐出去的同时,也将其他东西一并排除在外。非常简单,弗洛伊德把“爱”以及所有与“爱”相关的情感全都排除在外。尽管弗洛伊德常说,儿童除了畏惧他们的父母,也会爱他们的父母,但他所描述的“超我”却完全是建立在畏惧的基础之上。在他看来,正如我们孩提时畏惧父母的严厉批评一样,我们长大之后也会畏惧“超我”对我们的呵斥。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恐惧。在弗洛伊德的“超我”里,影响良知建立的爱、同情、温柔或其他任何较为正面的情感都没有存在的空间。

正如我们在乔和锐步的案例中所看到的,良知是一种建立在我们对其他生命情感依附基础上的义务感,这种依附表现在情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爱、同情以及温存。事实上,存在于一些人身上的第七感主要是建立在爱和同情之上。几百年来,我们对良知的认识在不断进步,从信仰一个由上帝指引的synderesis,到相信一个会执行惩罚的、父母一般的“超我”,再到理解良知深深根植于我们关心别人的能力之中。第二次进步,即从脑海中的审判到内心的命令,让我们对人性的看法不再那么玩世不恭,而是存有更多的希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个体需要承担更多责任,有时甚至是更多的痛苦。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想象一组不大可能发生的离奇情景:一天晚上你举止若狂,偷偷溜进了一位特别可爱的邻居家,无缘无故杀死了她的猫。而在清晨来临之前你恢复了理智,意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么,此时你会做何感想?你躲在客厅的窗帘后面,偷偷地看着你的邻居走到门前的台阶上,发现了她的猫。她蹲下来,抱起那只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的宠物哭了很久。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你的脑海里是否有个声音在惊声尖叫:“你不可以杀人!你会因此坐牢的!”——从而提醒你去考虑自己所要面对的后果吗?或者,你会因为杀死了一只动物并让你的邻居悲伤痛哭而感到内心不安吗?最初看到悲痛欲绝的邻居时,你最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反应?这个问题可以判别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你的答案或许决定了你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动,而且能够判断你是仅仅被“超我”的尖叫声左右,还是受到了纯粹的良知的影响。

同样的问题也可以拿来问乔。乔之所以决定放弃开会是因为童年时父亲灌输给他的下意识里对于养狗的恐惧,还是因为他想到锐步的处境时就会痛苦万分?是什么让乔做出了如此抉择?是纯粹的“超我”还是彻底成型的良知?如果是良知的话,那么乔决定不参加已经安排好的工作会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一个事实:良知并不总代表遵守规范,这或许有些讽刺。良知把人(有时候是动物)置于行为准则和制度期望之上。被强烈的情感强化的良知就像是胶水,它把我们凝聚在一起,而且黏得比胶水还紧。良知比法律更珍视人道主义理想,如果事情到了危急关头,良知甚至不惜让自己去坐牢,而“超我”绝不会这么做。

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超我”会这样斥责我们:“你怎么这么调皮”或“你还不够资格饲养宠物”。一个强大的良知则会坚持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都必须照顾他(或她、它、他们)”。

建立在恐惧之上的“超我”会躲在黑色帘幕后面指责我们的错误,并且绞扭着它的双手。良知则会推动我们去关心别人,自发做出或大或小的善举。建立在情感依附上的良知会让一个年轻母亲放弃购买她钟爱的指甲油,而是把钱拿去给宝宝买一小罐奶油豌豆泥。良知会保护亲密关系的特权,让朋友们信守承诺,阻止气急败坏的夫妻恶言相向;良知会让精疲力竭的医生凌晨三点起床接听一个心怀恐惧的患者打来的电话;良知会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挺身而出揭发恶行;良知会号召人们进行反战游行。是良知让人权工作者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工作。如果良知与非凡的道德勇气同在,它所成就的便是特蕾莎修女、甘地、曼德拉这样的人。

纯粹的良知用各种方式改变着世界。它根植于情感联系之中,它会传授和平理念,反对仇恨,拯救儿童;它让我们的婚姻得以维系,让河流清澈,让宠物得到善待,让回应充满温情;它提高了个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了人类的整体尊严。良知真实而有力,如果我们破坏邻居的生活,它就会让我们如坐针毡。

我们即将看到的问题是,并非每个人都有良知。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有4%的人缺乏良知。我们现在就来讨论这样一种人,一个只是没有良知的人,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