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良知沉睡:辩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 » 当良知沉睡:辩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全文在线阅读

《当良知沉睡:辩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第10章 伯尼的选择:为什么拥有良知会更好

关灯直达底部

幸福就是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完全和谐。

——甘地

假如你能够完全摆脱良知,而不会有道德上的顾虑,也不会有一丁点儿罪恶感,你觉得你会如何过活此生?

我经常会问别人这个问题,而得到的典型反应是:在迟疑的“呃”或“我的天啊”的惊叹之余,便是一阵沉默。在沉默中,他们苦苦思索的表情显得有些狰狞,就好像有人在用他们似懂非懂的语言问他们问题。然后,大多数人都会笑一笑,看起来好像是被良知这个生命中的权威搞得很尴尬,然后会接着说:“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会做些什么,但肯定不会是我现在所做的事情。”

在惊叹和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个特别有想象力的人笑着说:“或许我会在一个小国当个独裁者吧。”他这么说就好像这个狂野的念头比他实际追求的蛮有社会地位职业生涯更让人心动似的。

不要良知才是聪明的选择吗?要是没有良知,我们会变得更幸福吗?我们知道那群人(那群只顾自己的反社会人格者)下场都很糟糕。但在现实的个人层面上,如果我们能够摆脱良知的束缚,你我就会变得更幸福或过得更好吗?当然有时候看上去确实如此。就在我们勤勤恳恳地工作,老老实实地还车贷的时候,不诚实的家伙已经爬上了权力的宝座,企业内鬼购买了私人飞机和游艇。但这件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反社会人格者真的比我们过得好吗?还是拥有良知会让我们过得更好?

从一开始,我们就被自然选择以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功利方式设定成会分享的社会化生物,我们的大脑被设定成对彼此有情感联系,而且拥有良知。或者更确切地讲,除了少数一些人之外,大多数人都是被自然选择如此设定的。得益于一种不同但同等高效的天择过程,少数一些人演化成为流氓无赖,他们对同胞漠不关心,与他人没有情感依附,满脑子装的都是极度自私的想法。从21世纪的心理学角度来看,有社会良知的人和反社会人格者,到底哪一种人过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