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当良知沉睡:辩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 » 当良知沉睡:辩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全文在线阅读

《当良知沉睡:辩认你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赢的失利面

关灯直达底部

一个难以反驳的观察结果在于,完全不受良知约束的人有时候能够取得权力和财富,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能做到。有史书中有太多章节,从头几行一直到最后几页都在讲侵略者、征服者、强盗贵族和帝国缔造者所取得的丰功伟绩。这些人不是已经死去太久,就是位高权重,因此不能用临床心理医生青睐的方式对他们做出正式评价。但从他们广为人知或者被大量记载的行为来看,即便不清楚他们精神病态量表的分数如何,我们还是可以假定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基于对他人情感依附的责任感。换句话说,他们其中有一些人就是反社会人格者。

更糟糕的是,残暴的征服者和帝国缔造者通常都会让当时的人们感到敬畏,而他们在世时,往往被视为整个人类的楷模。而多数实施过大规模屠杀或强暴的坏人最后的下场不是自杀就是被忍无可忍、怒不可遏的部下干掉。罗马皇帝卡里古拉被他的禁卫军暗杀;希特勒被认定是吞枪自杀,他的尸体据说被泼上了柴油烧掉;墨索里尼被枪杀,尸体被倒吊在广场上。

全世界的反社会人格者大都没有好下场,这种趋势在普通的反社会人格者身上体现得也是一样明显。从最终的分析来看,不论反社会人格的规模大小,它似乎都是一场败局。例如,汉娜的父亲在50岁的时候失去了最宝贵的一切,包括他的工作、在社区的地位、漂亮的妻子以及可爱的女儿,而这一切全都是他乐此不疲地参与贩卖海洛因的游戏所致,他最后很可能死于一个三流罪犯的枪口之下。至于洛克,我的病人西妮的懒惰成性的前夫,也失去了最宝贵的一切,包括妻子、儿子甚至他钟爱的游泳池。超级斯基普,虽然轻率地认为自己无懈可击、聪明绝顶,绝对不会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之类的机构打垮,但等到证监会最终开始认真对他进行调查的时候,他的无懈可击和聪明绝顶就很有可能被证伪。多琳·利特菲尔德“医生”虽然拥有足以拿到博士学位的聪明才智,但她还是选择到一个又一个偏僻的角落招摇撞骗,用一种无聊的游戏报复她所嫉妒的正派之人,直到最后无处可去。在她50岁的时候,疲于奔命的生活和不加抑制的贪婪会让她一贫如洗,也会让她的容颜衰老成一个70岁的无聊老太婆的样子。

这条名单还可以不断地列下去。跟一般人的看法刚好相反,残忍无情并不会让你拥有更好的人生。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概括,对于一个异常有耐心的观察者来说,有一个办法可以判断我们怀疑的某个人是不是反社会人格者,就是等到他行将就木时,看看他有没有把自己的人生毁掉,不管是部分毁掉还是全部毁掉。他真的拥有你渴望拥有的东西吗?还是说他孤独无依、令人生厌?这些“强者”垮掉的方式或许会让人震惊吧?

从我们开始记载战争、侵略和大规模屠杀以来,历史学家会经常提到,人类群体似乎会不断产生出某一类制造灾难、毫无道德的恶棍。我们刚除掉一个没多久,另一个又在地球的某个地方冒了出来。从群体遗传学的角度分析,这件怪事或许蕴涵了一些真理。而且,因为我们对这些人一知半解,他们的心理与我们大相径庭,在他们以一种高深莫测的方式做出毁灭人性的行为之前,我们通常都辨认不出也没办法阻止他们。但就像甘地所言:“他们最终难逃失败。认真想想,永远如此!”这话令人惊讶又给人慰藉。

在微观范围内情况也是如此。没有良知的普通人会给他们的家庭或社群带来痛苦,但最后的下场往往都是自我毁灭。流落到孤岛上的反社会人格者或许可以通过控制几个人而活得长久一些,或许还能散播他们的基因。但到最后,他们的下场很可能是头朝下,悬尸于树。

他们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宿命,理由很简单,尤其是在诸如墨索里尼等暴君的例子当中,他们都是被出离愤怒的部下杀死或者致残。如果你压迫、掠夺、谋杀、强暴的人数足够多,那么终究会有人联合起来向你复仇。我们也可以从多琳·利特菲尔德这个平凡的故事当中观察到这一点。她每次都是在作死,最终总会把一个不该惹的人惹毛。但还有其他一些隐蔽性较强的理由,能够解释为何没有良知会导致人生的失败,这些理由跟旁人出离愤怒的报复举动没有关系,而是跟反社会人格者的心理直接相关。

第一个理由就是无聊,直白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