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何来:人际吸引的秘密 » 魅力何来:人际吸引的秘密全文在线阅读

《魅力何来:人际吸引的秘密》2 什么是爱情

关灯直达底部

什么是爱情?激情之爱能否持久?如果不能,那么什么可以取代它?

爱就是活下去的自然力量。

——美国奥斯卡奖最佳原创歌曲 《爱情多美好》

爱情比喜欢更复杂,因而也就更难进行测量和研究。人们渴望爱情,为它而生,因它而死。然而仅仅是在最近几年,爱情才成为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大多数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都研究了最容易研究的方面——即陌生人之间短暂接触时所做出的反应。那些影响起初我们对他人喜爱与否的因素——接近性、吸引力、相似性、他人是否喜欢自己以及其他一些回报性的特质——也会影响到我们长期、亲密的关系。约会双方会很快形成对对方的最初印象,这就为他们之间的长期交往提供了基本线索。的确,如果北美人的爱情的发生是随机的,而不考虑接近性与相似性等因素的话,那么就会有很多天主教徒(属于少数群体)与基督教徒结婚,就会有很多黑人与白人结婚,而大学生与大学生结婚的可能性,应和与高中辍学者结婚的可能性相当。

因此,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长期的爱情并不仅仅是初时好感的延续和增强。于是,社会心理学家们转而开始研究持久、长期的亲密关系,而不再将研究兴趣只集中于初次相遇所体验到的吸引力。

激情之爱

对爱情进行研究,也同研究其他主题一样,第一步就是要决定如何界定和测量它。我们有很多方法,用以测量攻击、利他、偏见和喜好——但是,怎样测量爱情呢?

勃朗宁夫人在她的诗中写道:“我是怎样地爱你?让我逐一细算。”社会科学家们列举了几种方式。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爱情是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不等长)分别是:激情、亲密和承诺(如图6)。根据古代哲学和古代文学的有关观点,社会学家约翰·艾伦·李、心理学家亨德里克等人确认了爱情的三种基本形式——情欲之爱(充满自我展露的浪漫激情的爱),游戏之爱(视爱情为无需负责的游戏),以及友谊之爱(如友谊般的感情)——它们就像三原色一样,组成不同种类的次级爱情形式。有的爱情,如情欲之爱和友谊之爱相结合,能够预测较高的关系满意度;而另一种爱情,如游戏之爱,则能够预测较低的关系满意度。

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1806~1861),又称勃朗宁夫人或白朗宁夫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人尊敬的诗人之一。上面引用的诗句出自她抒情十四行诗集的第四十三首。

图6 斯腾伯格爱情三成分理论

研究者报告,持续的目光接触、点头和微笑都是激情之爱的标志。

有些元素是所有的爱情关系都共有的,如相互理解、相互扶持、以爱人的陪伴为乐等等。有些元素则具有特定性。如果我们经历的是激情之爱,那么我们就会通过身体来表现这种爱,我们期望这种关系具有排他性,我们还对自己的伴侣非常着迷。外人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出这一切。鲁宾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点。他对几百对密歇根大学的情侣施测了一份爱情量表。随后,他又通过设置在实验等候室的单向玻璃,观察并记录了热恋和非热恋的情侣的目光接触时间。结果并不出人意料:热恋的情侣会长时间地注视对方的眼睛。吉安·冈萨格等对情侣们进行的观察也表明,当情侣们交谈时,热恋的情侣还会互相点头致意、自然地微笑或是轻轻倚在对方身上。

激情之爱是动人的、兴奋的、强烈的爱。哈特菲尔德把激情之爱界定为“强烈渴望和对方在一起的一种状态”。对满怀激情之爱的一方而言,如果对方对自己的热情做出了回应,那么他就会感到满足而快乐;如果对方对自己的热情没有做出回应,他就会觉得空虚而绝望。就像其他激动的情绪一样,激情之爱也包含着情绪的急转突变,忽而兴高采烈,忽而愁容满面;忽而心花怒放,忽而伤心绝望。弗洛伊德曾说过,“再没有比恋爱时更容易受伤的了。”激情之爱使人专注于自己的爱人——正如罗伯特·格雷夫斯所说的,“倾听敲门声的响起;期待对方做出表白。”

当你不但是在爱恋着某人,而且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时,那种感受就是激情之爱。迈耶斯和伯奇德说过,我们能够理解那些说“我爱你,但我们并不相恋”的人要表达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在说:“我喜欢你,我关心你,我觉得你很棒,但是我觉得你对我来说不具有性吸引力。”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自己感受到的是友谊之爱,而不是激情之爱。

罗伯特·格雷夫斯(1895~1986),英国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关于激情之爱的一个理论

为了解释激情之爱,哈特菲尔德指出,任何一种既定的生理唤醒状态最终都可以被归结为某种情绪,究竟被归结为哪一种情绪,取决于我们对这种唤醒状态如何进行归因。每一种情绪都包含着身体和心理反应——既有生理唤醒,还有我们如何诠释和标识这一生理唤醒。想象一下,你现在正心跳剧烈、双手发抖:你是在经历恐惧?焦虑?还是喜悦?从生理上讲,这些情绪很相似。当你处在愉快的环境中时,你就可能把这种生理唤醒体验为喜悦;而当你处于充满敌意的环境中时,你可能把这种生理唤醒体验为愤怒;而假如你正处在浪漫的情境中,你就可能把这种生理唤醒体验为激情之爱。从这个角度来看,激情之爱就是由于我们在生理上被有吸引力的人所唤醒而知觉到的心理体验。

如果激情是一种被标识为“爱情”的能带来兴奋感的状态,那么任何一种可以增加兴奋感的东西都应该可以增强对爱情的感受。有些实验通过让男性大学生阅读色情小说或观看色情电影而提高他们的性唤起,结果发现这些男生此时对女性有更强烈的反应——比如,当他们描述自己的女友时,在爱情量表上的得分更高。沙克特和辛格提出的情绪的两因素理论认为,当处于兴奋状态的男性对女性做出反应时,他们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某些生理唤醒错误地归因于这位女性。

肾上腺素与多种快感有关,过多的肾上腺素会使激情之爱愈加激情(一种“借助化学物质增进爱情”的现象)。

——美国夏威夷大学学者

伊莲·哈特菲尔德 理查德·雷普森

根据这一理论,倘若可以自由地把生理唤醒归因于某些浪漫的刺激,那么由任何来源所引发的生理唤醒都应该可以增强激情的感受。达顿和阿伦设计了一项精妙的实验来证实这一现象。他们让一位魅力十足的年轻女子,站在位于英属哥伦比亚卡普兰诺河上70米高、140米长的一座狭窄而摇晃的吊桥上,请求过往的单个男性帮助她完成一份课堂问卷。当对方完成问卷后,这名女子会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然后告诉他如果想了解更多该项目的信息就可以打电话找她。结果大部分的男性都收下了她的电话号码,而且有一半的男性确实打了电话。而与此相对,在低矮、坚固的桥上遇到这位女性的男性当中,以及还在那座高吊桥上遇到一位男性调查者的男性当中,则很少有人打电话。这一研究结果再次证明,生理唤醒促进了罗曼蒂克式的反应。

观看恐怖电影、乘坐过山车,以及体育锻炼等也都有同样的效果,特别是对那些我们觉得有吸引力的人。这种效果也存在于已婚夫妇中。那些经常在一起做一些可以提升彼此兴奋度活动的夫妇,所报告的婚姻满意度最高。相对于完成一般的实验室任务,如果夫妻双方能共同完成一项提高激活水平的活动(比如两人的绑腿赛跑等)的话,往往会对其关系的总体情况报告较高的满意度。肾上腺素使两颗相爱的心贴得更近了。

影响爱情的因素:文化与性别

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大多数人会和自己拥有相同的感受和想法。比如,我们会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前提。在大多数的文化背景中——在一项对166种文化的分析中占到89%——人们都抱有浪漫爱情的观念,这种观念通过男女之间的调情和私奔等行为反映出来。但也有一些文化,特别是在那些实行包办婚姻的社会中,爱情出现在婚姻之后而非婚姻之前。此外,直到最近,北美地区的人们(特别是女性)在做婚姻选择时,依然会受到对方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男女两性在热恋阶段的体验是否有所不同?关于男性和女性“坠入情网”和“结束爱情”等现象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出人意料的结论。大部分人,包括以下这封信(写给一家报社的专栏作家)的作者都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坠入情网:

亲爱的“大哥哥”博士:

您觉得一个19岁的小伙子在爱情中陷得很深会不会显得很“女人气”呢?就像整个世界都掉了个个儿。我想我真的是疯了,因为这样的事情已经多次发生,爱情似乎会突然击垮我……我父亲说这是女孩子们的恋爱方式,男孩不会这样——至少男孩不应该这样。我无法改变自己的恋爱方式,但是这确实很令我烦恼。—P.T.

很多重复研究所得的结果应该会让P.T.打消顾虑,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其实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坠入情网。男性似乎更难从一段爱情中解脱出来,而且,相比于女性,男性很少会结束一段即将迈向婚姻的爱情关系。但是,热恋中的女性则一般会有像她们的伴侣一样多的情感投入,甚至会比对方投入得更多。她们更倾向于报告自己体验到了愉悦和“无忧的眩晕感”,就像“在云中漂浮”一样。同样,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加注重友谊中的亲密感,也会更多地关心她们的伴侣。男性则比女性更多地想到恋爱中的嬉戏以及性的方面。

伴侣之爱

理查德·刘易斯,美国著名喜剧演员,在迄今最伟大的100名喜剧滑稽演员中名列第45位。

尽管激情之爱可以热火朝天,但最终还是会平静下来。一段关系维持的时间越长,它所引发的情绪波动就会越少。浪漫爱情的高潮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但是从来没有一种高峰期可以永久地维持下去。喜剧演员理查德·刘易斯曾经诙谐地说过,“如果你正处在恋爱之中,那在你一生中最为绚丽多彩的时间也就只有两天半。”那种新奇感,对对方的强烈迷恋,激动人心的浪漫,那种令人眩晕的“浮在云端”的快感,总会逐渐消逝。结婚两年的夫妻所报告的情感体验比他们新婚时报告的少了一半以上。在世界范围内,结婚四年之后的离婚率都是最高的。如果一段亲密的感情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那么它就会最终成为一种稳固而温馨的爱情,哈特菲尔德称之为伴侣之爱。

与激情之爱不同,伴侣之爱可以持续一生。

与激情之爱中狂热的情感不同,伴侣之爱相对平和。它是一种深沉的情感依恋,就如同真实生活一样。身处非洲南部的卡拉哈利沙漠中游牧民族的妇女尼撒说:“两个人最开始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心好像在燃烧,他们的激情非常高涨。而后,爱情的火焰会冷却,并且会一直维持这个状态。他们继续彼此相爱,但这种相爱是通过另一种方式——温馨而相互依赖的方式实现的。”

那些听过摇滚歌曲《爱上瘾》的人一定不会对这种现象大惊小怪:浪漫爱情的产生和消退与人们对咖啡、酒精以及其他药物的成瘾方式很相似。最初,人们对某种药物的使用给自身带来了一种很大的冲击,可能会是一种高峰体验;随着不断重复的使用,相对立的情绪逐渐占据上风,抗药性就出现了。曾经可以带来很大刺激的用药量现在变得效果甚微了。然而,停止用药并不能使你恢复原先的状态,而是会激发强烈的戒断反应:难受,抑郁,厌烦等。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爱情中。激情会逐渐消退直至变得冷淡,这种不再浪漫的关系似乎是自然而然的——直到它结束。那些失恋的人、离异的人都会吃惊地发现,虽然早已对伊人失去了那种强烈的爱恋,但离开以后,生活竟感觉如此空虚。过于关注那些已然不再的东西,使他们忽视了他们仍然所拥有的。

当两个人沉浸在最疯狂、最虚妄、最短暂的激情当中时,他们总会对爱人发誓:自己一生都将保持在这种兴奋的、不寻常的、令人精疲力竭的状态中,直到死亡将他们分开。

——英国文豪、戏剧大师 萧伯纳

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图7 印度斋浦尔地区包办婚姻夫妇与自由恋爱夫妇对浪漫爱情的评价

激情随着时间而冷却,而其他一些因素的重要性却随之增强,比如共有的价值观。我们可以在印度的一些包办婚姻家庭和自由恋爱的家庭成员感受的差异中看出这种变化。乌莎·古塔和普希帕·辛让印度斋浦尔地区的50对夫妇完成一份爱情量表,研究者发现,那些结婚五年以上的自由恋爱夫妇,会觉得彼此之间“有爱情”的感觉越来越少了。相反,那些包办婚姻的夫妇则会在新婚之后随时间的推移而报告出更多的爱情体验(图7)。另外一些研究者对包办婚姻也做了全面的描述,他们发现,尽管印度的情况和古塔及辛的研究结果相符,但是在日本和中国,自己选择伴侣的女性更多地感觉到快乐。

随着热烈的浪漫之爱逐渐冷却下来,人们经常会感到幻想破灭,特别是对于那些将浪漫之爱视作双方结合和维持长久婚姻的基础的人来说,这种感觉就会更强烈。辛普森等人对“过去20年陡然增高的离婚率,至少部分地源自人们越来越多地强调强烈积极的情绪体验(比如浪漫的爱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这些体验又难以持久”的观点表示怀疑。相比于北美,亚洲社会似乎较少强调个人感受,而是更多强调现实的社会性依恋。因此,他们就可能较少受到由于浪漫的幻想破灭而带来的消极影响。亚洲人也不太倾向于自我关注的个人主义行为方式,因为那种方式从长远来看会损害一段感情,并可能导致离婚。

罗伯特·勃朗宁(1812~ 1889),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他以精细入微的心理探索而独步诗坛,对英美20世纪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其说白头到老,不如现在就好。

——英国诗人 罗伯特·勃朗宁

互相迷恋的强烈情感的衰减似乎是物种生存的自然适应策略。激情之爱的结果往往使一对夫妇得到孩子,而孩子的生存使得父母不能再只关注彼此。然而,对于那些婚龄超过20年的夫妇,随着孩子长大成人、开始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家庭中出现“空巢”的情况,一些曾经失去的浪漫感觉又重新出现了,父母可以重新关注彼此。马克·吐温说,“没有一个人会真正理解爱情,直到他们维持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上的婚姻之后。”如果一段感情曾经是亲密的而且是互相回报的,那么伴侣之爱就会植根于共同体验的人生风雨历程,从而愈久弥醇。

小结

有的时候,熟悉关系不仅仅会发展为友谊,而且会成为激情之爱。这样的爱情常常是狂喜与焦虑、兴奋与痛苦的混合体。情绪的两因素理论认为,在一个浪漫的情境中,任何刺激(甚至疼痛)造成的唤醒水平都可以被解释为激情。在最完美的感情关系中,最初的浪漫兴奋会逐渐成为更加稳定、更加温情的关系状态,这种关系就被称为伴侣之爱。